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高考改革,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选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在新高考“3+3”选拔中,选择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
新高考物理科目在浙江、上海一直“冷门”,这是事实。浙江省2017年高考,29.13万考生,选择物理的考生只有8万。在上海,新高考改革实施的第一年,选择物理的考生只占总人数的三成。这一趋势也蔓延到了开始实施新高考的北京。学校的科目宣讲会刚结束,不少家长已经在讨论“能不能不选物理”。可想而知,物理的难度也成了家长们关心的问题,于是“弃学物理”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在新高考“3+3”方案中浙江高中物理选考人数,必修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生可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技等7门科目中选修3门。物理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学好物理是“智商高”的标志,为何转眼间就变得如此“不堪”?
“与其他科目相比,物理难度更大,这是主要原因。”浙江省柯桥中学物理高级教师孙国彪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浙江的选修科目采用计分制,即试卷上的分数不代表最终成绩,要根据考生试卷成绩在全部报考学生中的排序比例给出相应的分数。考生基数越少,“越难给高分”,因此学生和家长决定不选物理。柯桥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历来理科成绩优异,尤其是物理网校头条,是绍兴市的特色学科,每年都有学生获得物理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连续多年是物理竞赛的优胜团体。 然而,面对新高考,这所名校优秀的物理传统却遭遇了“打击”。孙国彪介绍,2019级近800名学生中,最终选择物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只有220人左右。“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优秀的物理教师必然会流失,最终对物理学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孩子们,物理比你想象的更有趣、更有用”
2017年8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第一堂课,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主讲。方忠是物理学界的“大咖”,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了这堂课,他用大卡车拉起物理科普展台,甚至把各种有趣的实验带到讲台上。他说:“同学们,希望你们选择物理,爱上物理。”在人大附中的课堂上,方忠和同学们齐心协力浙江高中物理选考人数,让自己变得更加幽默有趣,还用各种实验“秀”出自己的才华。“希望孩子们知道,物理比传说中的还要有趣。你看,我们学物理的人日子过得好,喝咖啡、聊天、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穷困潦倒、苦不堪言、枯燥无味。” 方忠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他也想让孩子们知道,物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可以解答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横跨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和实验能力、建模能力、计算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很有益。
“物理教育的缺失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后果。”元培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洪文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大局来看,国家物理人才会出现缺口,产业发展乏力;从小局来看,除少数文科专业学生外,没有物理知识作为基础,上大学很可能遇到学习障碍。他表示,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选择物理专业,就是因为眼前只看到分数。其实,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学好物理,利己利国。
规则需要调整,学校也应该努力
如何改变被“冷遇”的尴尬局面?老师们也在不断“思考”。柯桥中学打造“科普大讲堂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
人大附中还推出了“新教育讲座”系列活动,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开场,引出了方忠的课。
让物理学“大咖”进校、物理学家大力推动科学,固然是好事,但这些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物理学被“抛弃”的命运。
洪文和孙国彪均建议对现行的选修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洪文认为,对于大多数要求学习物理的专业,物理应该被列为“必修”科目,而不是选修科目。他表示,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在高校要求选修物理的比例增加后,考生选择物理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到40%,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有益尝试。
教育界专家认为,面对新高考规则,学校可以在课程改革方面做出调整。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晓宁说:“我们能做的是引导学生少受功利驱动,多根据兴趣选择课程。”
今年是人大附中实施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学校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科技潜能。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选择物理,学校专门设立了物理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师资、资金、场地等全方位支持,当地政府也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培训,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