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只有制定好教案,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案完成后,老师需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今天,范文社的小编给大家带来了8份高一物理教案,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第 1 部分
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之后最先学习的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更为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对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为复杂的曲线运动(抛射运动、单摆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学生从观察生活、实验现象出发,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总结和体会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验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圆周运动的不同速度,体会到需要引入物理量来描述圆周运动的速度,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借助多媒体动画,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围绕本课所学知识,对若干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会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认识到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认识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在实际问题中能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确定线速度的方向。
2. 流程与方法
(1)通过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了解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定义,理解类比的应用。
3.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从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学生理解了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愿意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尊重同学的意见,善于与他人沟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用线速度和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速度。难点:理解线速度的方向就是圆弧上各点切线的方向。
四、教学资源
1. 器材:挂钟、回力车、边缘带孔的转盘、玻璃盘、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尺子、用绳子连接的小球。 2. 课件:Flash课件 - 演示同一时间内不同弧长的匀速圆周运动; - 演示同一时间内不同角度的匀速圆周运动。 3. 视频:三环过山车的运动过程。
5. 教学设计理念
本设计包括三部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
本次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视频、实验,通过分析得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通过情境刺激,认识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通过讨论、答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本次设计要重点突出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方法为:通过观察、比较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种圆周运动,总结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设置地球与月球的对话,引入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描述;再利用多媒体动画辅助,类比匀速直线运动,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线速度、角速度。
本次设计的难点在于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小球沿切线做圆周运动飞出和红墨水从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轨迹分布在纸上观察,并直观地展示结果。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激发学生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概念、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相关、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与意义的认识。
完成本次设计的内容大约需要2课时。
6.教学过程
1. 教学流程图 2. 流程图说明
情况一 视频,演示,问题一
播放视频: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演示:让学生用力吹一个直线运动的乒乓球,体验在什么情况下球会做曲线运动。
问题1:什么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情况二 观察,比较,问题2
观察并比较钟表指针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第 2 部分)
1. 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同一个电磁场。
2.了解电磁场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
3.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和赫兹的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了解两位科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流程:
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那一年,麦克斯韦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附近。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热爱科学,喜欢思考。1854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认真研读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关于“场”和“力线”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麦克斯韦,但麦克斯韦也发现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点,即无法定量描述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关系。于是,这位初出茅庐的科学家决定用自己的数学天赋来弥补。1860年初秋,麦克斯韦特意去拜访法拉第。两人年龄相差40岁,脾气、爱好、特长也大不相同,但在对物质世界的看法上却产生了共鸣。法拉第鼓励麦克斯韦:“你不要止步于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而要突破它。
注:麦克斯韦研究了库仑、安培、奥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最终建立了经典电磁场理论。
解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必须要有感应电场。因此,麦克斯韦认为,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本质是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路中的电荷在这个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使变化的磁场周围没有闭合电路,也仍然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这是普遍规律。
解答: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对称和谐的,比如有作用就有反作用,既然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那么变化的电场能不能产生磁场呢?麦克斯韦大胆假设,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
问:什么现象可以解释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例如,如果螺线管中的电流发生变化,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
注:基于这两个基本论证,麦克斯韦推论出:如果在空间某一区域内,存在着不均匀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能引起变化的磁场,而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引起新的变化的电场……这样,变化的电场引起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引起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至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
问:机械波的横波中,粒子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什么关系?(二者垂直)
注:根据麦克斯韦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是互相垂直的,且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电磁波是横波。
问题:电磁波以什么速度传播?(以光速c传播)
问:机械波中,位移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电磁波中,什么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
3. 赫兹的火花
解释:德国科学家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字体设计
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2.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由近至远传播,形成电磁波
2.电磁波
1、电磁波是横波,e、b互相垂直,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2.电磁波以光速传播c)
3、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
3. 赫兹的火花
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第 3 部分
1. 介绍新课程
演示实验:让物体在旋转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老师:为什么物体能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2. 新课程教学
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物体受到重力、摩擦力、支撑力。
老师:作用在木块上的净力是多少?
学生:重力和支撑力互相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师:这支联合部队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中心。
老师:向心力的定义是:作用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方向朝向圆心的合力。
(把新旧知识做好联系,使概念能够自然、顺利地导出。)
2. 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用手握住细绳的一端,使系有细绳的钢球尽可能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老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是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的?
学生:我们分析了作用在钢球上的力,发现拉力使得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师:也就是说,钢球所受的拉力,就起到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作用。我们来做实验,猜猜:拉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经验猜测: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v、角速度有关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第 4 部分
1. 教材分析
课程分析: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教材地位:《向心力》一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二第六章的重点和难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本章知识的转折点,也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从对圆周运动的粗浅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还可以从对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电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分析推导。同时,《向心力》一节能充分体现力与运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是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材料。
2.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质量、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种物理量及其关系,认识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经历了同学之间相互合作、讨论、交流、最终展示成果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处理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一种根据其作用而命名的力。
2. 了解哪些因素与向心力的大小有关,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场景计算。
3. 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合外力的法向分量提供向心力,切向分量用于加速度。
4.懂得处理一般曲线运动。
2. 流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索和体验,使学生了解向心力概念的内涵,熟悉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实验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通过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使学生了解由具体到一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学会从力与运动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2.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向心力的概念、公式及匀速圆周运动中力的供需关系,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计算,能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教学困难
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有效力,分析向心力的来源,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供需关系
5.教学过程(略)
6.家庭作业
必答:课本第22页的问题和练习:1、2、3、5。
选修:课本第22页的题目与练习:4道题。
高中物理课程计划第 5 部分
1.教学计划说明:
这学期我们继续使用人教版的《必修课2》,一共有三章,分别是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空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物理对科学进步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和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以抛射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组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量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发展动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 流程与方法:
(1)学习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学习物理定律和概念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到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提问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快乐;
(二)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有意识判断大众传播媒介中相关信息是否科学;
(3)具有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与别人沟通自己观点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教材分析:
第1章“抛射运动”可分为两部分:
第1单元第1节:讨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2节、第3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并运用此方法具体研究抛射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及离心现象。
第 1 单元,第 7 节:圆周运动的示例分析。
第二章“重力与航天”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节:了解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第二节、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了解天体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定律;
第 6 节:研究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 1、2 和 3 节:讨论工作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讨论动能与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 8、9 和 10 节:讨论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具体实现: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培养兴趣
1.详细说明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解释要清晰网校头条,为此要反复强调重点,多举例子介绍、理解和运用重要概念,结合情境教学。其次,要把控好进度高中物理习题课教案,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练习题的选择要慎重,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一的例题还是概念的理解和简单运用。对于高级题,由于主要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练习题则要兼顾大多数普通学生,要与细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