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外,有三两枝桃花。
当春天河水变暖时,鸭子最先知道。
芦蒿满地,芦笋短小。
就在河豚即将浮出水面的时候。
唐诗宋词作为传统文化的巅峰,是每个中国人都熟知的。唐诗有李白,宋词有苏轼。苏轼作为北宋最著名的网络红人,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其《徽宗春江晚景·鸳鸯戏》一诗曾入选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在1085年看到惠崇的两幅春江晚景画后创作的。诗中描绘了画中桃花盛开、绿树成荫,小动物(鸭子和河豚)开始享受春天温暖的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者相得益彰,表达了两位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如果你想理解这首清新舒适的诗,你必须深入挖掘。
苏轼:1085年从底层到顶层
1085年,元丰八年四月,宋神宗去世,九岁的赵顼继位,是为宋哲宗。由于皇帝年幼,朝廷暂时由代表保守势力的高太后摄政。随后,废新变法,恢复旧制,并发起朝廷人事大调整,重用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压制王安石为首的新党。
1085年是苏轼最艰难的一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命到汝州任官。1085年正月十五日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思,他到达苏州(今安徽省苏州市),作《南乡子·苏州上苑》一诗,表达了想东归养病、不再为官的愿望。他还上书朝廷,希望回到宜兴养病。但到宜兴不久,因朝廷有变,他不得不继续为官,被重新聘任,到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市)任官。
如果说上半年对于苏轼来说是失意、失业的时期,那么下半年对于他来说则是忙碌、喜悦的时期,因为他官复原职,升迁了。到登州不久,他就被提拔为礼部郎中,到汴京任职。从登州到汴京,他一路升迁,欢天喜地拜访朋友。他还为能用墨画花的汴人尹白写了一首《墨花叙话》诗。
说苏轼在汴京期间连升三次,一点也不为过。他被召回朝廷,担任礼部郎中。到朝中不到半个月,就升任九九舍人,三个月后又升任中书舍人。后来又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直隶贡举。回归朝中体制,对苏轼来说犹如春风拂面,事事顺利。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看到了惠崇的名画《春江晚景》,十分喜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一诗。
惠冲《春江晚报·鸳鸯戏图》简析
画已失,诗尚存,我们只能透过诗句去想象画中的意境。这首诗成功地描绘了初春春江的美景,由近至远,层次分明。读全诗,让人感受到百花齐放的春色,春天的生机,春风的清新惬意。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映入眼帘,透过翠绿的竹林,可以看到三两枝粉色的桃花盛开。最能代表春天的颜色是绿色和红色,在诗中,竹与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万物回春,桃花盛开,春天生机盎然。
“春水暖鸭先知。”穿过竹林桃花,有一条美丽的河道,一群鸭子在河上嬉戏游动。一个“暖”字,充分表达了春天温暖的气息。其他动物还在窝里过冬,但鸭子们已经感受到春天的到来,在河里嬉戏。通过动物的敏感,我们可以进一步解释初春冰雪融化、河水变暖的春意。诗人羌有安的诗句“山僧不懂岁月多少,一叶落知秋已。”将落叶知秋的道理提炼出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地上长满了芦蒿,芦苇也长出了嫩芽。”河道两岸已经长满了翠绿的芦蒿,芦苇也长出了嫩芽。再次用芦蒿和芦苇的生长,进一步说明春天到来,山水泛绿,万物生长的规律。
“正是河豚即将上来的时节。”为了更好地衬托春天的到来,苏轼把想象中的河豚融入了画中的意境之中。“正是”和“即将上来”两个字,点出了这个时间点正是河豚即将逆流而上到咸水区产卵的季节,也让人不禁想象出河豚成群在江面上嬉戏跳跃的情景。
在这幅春江晚景图里,苏轼以诗的形式,将初春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迷人。然而,画中和诗中还隐藏着苏轼的另一番景象。让我们仔细看看。
苏轼在诗歌之外
如果你以为这首诗只是咏春,那就大错特错了。苏轼只是借用了惠冲的《春江晚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首诗透露了苏轼的性格、心情和喜好。
苏轼很善于用诗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在《定风波》中,他用“一身雨衣,一顶雨帽,迎着人生的雨雾,回家,无风雨,无晴天”来表现他的无忧无虑;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来表现他的豪迈;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伟权》中,他用“一点浩气,千里快哉风”来表现他的超脱。当然,他在《水调歌头》中也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生难求”来表现他的无奈。
在这首诗中,苏轼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早春的迎候和喜悦。对于苏轼来说,这里的早春有三层含义:第一,他的政治生涯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他在汴京三次升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第二,他能和几个好友在春花秋月之下,吟诗作赋,已是人生一大乐事;第三,他看到了一幅自己颇为喜欢的画,情不自禁地赋诗以佐陪。
洒脱豪迈、意气风发的苏轼通过这两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喜好,迎早春的诗句既歌颂了徽宠,又抒发了自己的志向,还引发了后世的推崇之声,真是一举多得。
《春江晚景》呈现苏轼的四大爱好
苏轼在《春江黄昏戏鸭图》中,不仅表达了自己春风意外的喜悦,还将自己一生所喜欢的一切都融入其中,简单概括就是:佛教、绘画、诗歌、美食。
苏轼与佛教历来交往密切,流传最广的便是他与佛印的故事。慧崇作为宋初最著名的高僧,诗文画艺俱佳,想必是苏轼最想结交的朋友。在汴京时(也有一说这两首诗是苏轼在江阴所作),苏轼也曾约友人赏画,才得以留下此绝世佳作。特别说明,现在流传的苏轼与慧崇“心存牛粪,仍是如来”的玩笑话已不复存在。苏轼出生时,慧崇已圆寂二十年,所以这段话只能是苏轼自己的“梦话”。
诗画合一,有诗必有画。苏轼曾言:“诗画一气,自然清新”(《写延龄王主布画枝图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摩羯蓝田烟雨图》)。诗、词、画俱佳的苏轼,在看到惠宠的佳作后,情不自禁地为这两幅画作诗。苏轼就是这么做的。
这首诗最明显的就是吃。苏轼作为美食家,怎么可能不在他的代表作中留下一些与吃有关的东西呢?我们先来数一数食物:竹子代表笋,桃花代表桃子,鸭子是上好的食材,而真正的美味是河豚。宋人严有仪在《义苑辞黄》中提到,“唯以艾蒿、芦笋、白菜”烹制河豚为上品。诗的最后两句中提到了艾蒿和芦笋。所以这首诗是在写吃。你感受到了吗?
结论
《徽崇春江晚景图》流传甚广,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描写早春最好的诗之一,却忽略了文章真正的思想和意图。苏轼在这首诗中,不仅表现了徽崇画的生动和秀丽,也表现了他自己的春风和豪情,还表现了他喜爱的菜肴。
对于一首好诗,要结合这首诗所处的历史朝代和创作时间,以及诗人的性格爱好去分析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思英语作文,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本身的意义。早在1085年,我们与苏轼一起站在徽崇的《春江晚景图》旁边,看苏轼吟诗、以墨写虹,感受到苏轼的豪放、洒脱和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