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以下是编者整理的相关内容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各学科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理科教学更有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外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实施探究性学习;开展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逐一进行研究。
1.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实施探究性学习
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需要质疑和提出问题,反思和分析知识,强化问题意识,实施探究性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物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比萨斜塔铁球实验。这个实验表明,两个铁球在掉落后会同时落地。那么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反思是否正确,并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完成物理练习后,老师并不结束这一节课,而是提出两个问题:“(1)你选择的方法是不是最方便的方法?(2)你还能用什么其他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时创新和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展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开展实验教学,利用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进行,学生在旁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如果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就会产生敷衍的心态。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在演示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想象,在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质疑。这样,演示实验就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2、通过验证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验证实验。在验证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并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指导。例如,高中物理实验中的测微计读数一直是学生考试中容易出错的实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纠正学生认为小组实验无所谓这种心理状态;教师要把以前的小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方法,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教师只需要教会学生实验的最终目的和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各种实验表格、处理各种实验数据。
3.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课外物理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说课外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各种课外物理实践活动。课外物理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知概念的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新的学习阵地,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各领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在班内组建广播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 组织无线电组是在课外购买活动设备——钳子、万用表、螺丝*、电烙铁、剪刀*等,每周六下午进行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以是相关实验,也可以是帮助学校维修、调试收音机等设备,教师负责活动前的辅导和活动过程中的跟进。例如,调试收音机,需要准备示波器、信号源、电源等,教师可以帮助小组准备好一切。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教师的引导去思考,发散思维,探索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无线电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实验小组、航模小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主动性,创造出新产品。
四、结论
新世纪,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把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特别是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更应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强化问题意识,开展实验教学,重视课外活动,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
[1]张龙华.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2]王志武.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娜.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4]杨红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1.
[5]唐生长.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思考[J].上海教育研究,2008(04).
第四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浅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人才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中比较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是创造力的核心。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创造型人才,推动社会发展。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数学教师的重视。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关键,建设专业化、探索性课堂是基础。
第五部分:论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对培养这种能力的看法:首先,要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扎实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包括对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训练;利用线图帮助分析、讨论和报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比较、辨别异同中解决问题。
关键词: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
文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物理资源网,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简单理解:
1、结合生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但提出新问题、新可能性,用新的角度看待旧问题,则需要大量的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真正的进步。”我国的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创造千万种,出发点都是一个问题。”可见,问题是创新的出发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有几点看法:
1.鼓励学生提问。
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课本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去发现、提出问题。提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设置“提问”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先把商店一角的物品和价格展示出来,问学生,看到这些之后,你想问什么问题?经过思考,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一只羽毛球和一支钢笔加起来一共多少钱?一本书比一本练习册贵多少钱?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钱?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加起来一共多少钱?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有我学过的加法题,于是我就及时解答,复习了旧知识,也有新知识。 虽然这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一得到解答,但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而提出的,他们渴望了解这些知识,从而积极地学习、探索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竞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心理疑惑,形成悬念问题。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物理课堂提问,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识别”时,教师先展示由各种颜色的图形组成的精美图案,再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它们动起来,形成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图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画里是什么,激发学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做成的?”“我们也来做一个吧。”然后纷纷提出许多数学问题。
2.鼓励学生善于提问。
首先,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即在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即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没有理解、领悟不到、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问题,数学问题随处可见。
其次,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出问题。比较是仔细区分事物及其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其次,教会学生分析、综合的方法。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者从条件出发,逐步得出结论。比如问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基于这些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第六章 如何培养高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美国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解决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从何而来?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思路,另一方面来自学生。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用新的视角看待老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自主探索就是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1. 尊重并鼓励弱势群体,让他们有勇气提出问题。
当前课堂教学中,大多数问题来自教师的意图,而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学生很少提出问题。从心理因素看,一是过度依赖和迷信教师,认为教师就是真理,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教师会为他们考虑周全,做好周密的计划,根本不需要提问,提问是教师的权力和垄断。二是畏惧教师的权威,担心上课提问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高中物理课堂提问,会被视为干扰课堂教学,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责备。三是担心自己问的问题太简单,是“大家都知道而我笨”的问题,是大家都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会成为同学的笑柄,被同学看不起。
因此,为了让学生勇于提问,教师应该营造民主课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
1.尊重无辜者是保护无辜者、提高其问题意识的根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无论学生提出什么认知问题,教师都要认真、耐心地倾听,然后自己解答,或请同学解答,或详细讨论后总结答案。因为当学生透露自己的想法时,无论他们提出的问题价值大小,都表明他们积极参与,激发了大家的思考,为课堂做出了贡献。
2.赞美和鼓励是激发一个人潜能的最好方法。
教师要对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激励,让他们体会到上课提问会被老师重视、被同学注意到,从而放下心理负担,敢于上课提问。同时也让其他同学认识到提问是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不敢提问就是不思考的表现,从而积极思考、参与提问。
2. 创造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练习和提出问题
1.创造问题情境,激发怀疑。
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提出好问题,取决于创设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波利亚说:“教师的作用是系统地给予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提供适当的帮助,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事物。”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三边三角形系统》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姚明是同学们熟悉和喜爱的篮球明星,身材高大帅气。有人说:“姚明很厉害,一步能跨3米。”你相信这个说法吗?(背景资料:姚明身高2.26米,腹部收腹约1.30米),这导致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在怀疑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很多问题,如何验证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2.鼓励学生练习,鼓励学生提问。
实践活动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和源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解出(ab)2=a2b2后,很多学生错误地将其曲解为(a±b)2=a2±b2。我在教学生完全平方公式时,引导他们代入具体数值进行验证。经过自主练习,学生会发现自己原来的错误和误解,从而产生诸如“(a±b)2的结果应该是什么?如何识别?它和a2±b2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问题。
3. 教会学生如何提问,让他们能够提问
学生有勇气提问,老师也为学生创造了提问的情境,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提问。因为有些学生想向老师提问,但又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知道问题容易出现在哪里。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找问题、如何提问,让学生敢于提问。发表于免费论文下载中心#url#1.引导学生从“话题”出发提问。
话题是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也是很多问题的藏身之所。让学生从话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例如,在呈现“勾股定理”这个话题后,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勾股定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如何识别它?它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来自学生的需求,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有动力去探索。
2.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很多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遵循一些相似概念、公式、性质的相互联系,用研究同类问题的方法,经过认真思考,就能生成很多问题。例如,在用研究线性函数的性质与现象的方法探究反比例函数的现象与性质后,有同学问:在描述反比例函数的现象与性质时,可以不加“在每个象限内”的限制吗?
3.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同学的答案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学或课本的解法,并提出讨论或批判性的问题,例如:“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吗?”,“为什么我的方法是错误的?”,“哪种解法更好?”,“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等。
4.引导学生从小范围的反思中提出问题。
小范围反思是整理知识和思考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向自己或同学提出问题。
(1)这节课犯了什么错误?
(2)通过这节课你明白了什么?
(3)你对于在这门课上受到虐待的经历有什么感受?
(4)本课主要用什么方法解决该问题?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该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6)这堂课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科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有疑惑时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提问、学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