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宇宙与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有几十个星系,仅银河系就是一个)十万光年长)(太阳系中有八个主要行星)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物体中分子很多)。 物质的微观模型。 固体:分子排列非常紧密,颗粒之间有很强的作用力(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 ,运动比较自由,颗粒间的力比固体小(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体)。 气体:分子极其分散,距离很大,向各个方向高速运动。 颗粒之间的作用力极小,很容易被压缩。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原子核外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量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称为质量,用m表示。 质量单位:国际主要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及关系:1吨(t)=1000公斤(Kg); 1公斤(Kg)=1000克(g); 1 克 (g) = 1000 毫克 (mg)。 测量质量常用工具:天平(底板、横梁、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直尺、滑轨等)托盘天平的使用:(1)使用前观察其最大重量和负载(梯度); (2)使用前先调平(使底板水平,横梁平衡); (3)测量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上,重物放在右盘上; (4)横梁重新平衡后,左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砝码与砝码副秤的质量; (5)注意不要用手直接夹住重物,应使用镊子;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品不能直接放入锅中。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同一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和克/立方厘米(Kg/m3 g/cm3)1 g/cm3(g/cm3)=1000公斤/米3(Kg/m3)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或(ρ-密度---g/cm3,m---质量---g,V---体积---cm3)密度测量原理:ρ=m/V; 设备:(根据(视具体情况而定) 工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应用密度: 1)识别物质:ρ=m/V; 2)测量质量:m=ρV; 3) 测量体积:V=m/ρ。 第十二章 运动与力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常见的现象) 参考对象:研究机械运动时,选定作为标准的对象(参考)称为参考对象; (选择任意)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相对于参考物体) 运动的速度 含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 公式:v=s/t(v—速度—米/秒,s—距离—米,t—时间—秒)或(v—速度—公里/小时,s—距离—公里,t—时间-小时) 单位:米/秒(m/s)、公里/小时(Km/h) 1 米/秒(m/s)=3.6 公里/小时(Km/h)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且运动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规则:同一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关系式:v=s/t(v—速度—米/秒,s—距离—米,t—时间—秒)或(v—速度—公里/小时,s—距离—公里,t— - 时间-小时)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且所走路径为直线的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对速度的描述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常用单位及换算:1小时(h)=60分钟(min),1分钟(min)=60秒(s) 常用测量工具:钟表。 长度单位: 国际主要单位:米(m) 其他单位及关系:1公里(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分米(dm)=10厘米( cm) 1 厘米 (cm) = 10 毫米 (mm) 1 毫米 (mm) = 1000 微米 (μm) 1 米 (m) = 109 纳米 (nm)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 用尺子测量长度:(1)选择(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看(测量前观察所选标尺的零位标记、量程和分度值),(3)放置(测量时将标尺沿被测长度方向平直放置),(4)读取(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5)记录(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定义: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由测量工具和测量人造成)(无法消除) 减少误差的方法:(1)选择较精密的测量工具; (2)选择更科学的测量人员测量方法,更认真、仔细的测量;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力的作用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作用: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会影响力的效果。 力的图形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具体方法: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代表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代表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的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力。 线段的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 物体的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在不受力作用时,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恒定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任何状态下的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应用:运动中的助跑、生活中的泼水、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 防止惯性现象造成的危害:乘车时系安全带、停车后起身等; 二力平衡平衡状态: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称为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说这些力是平衡的;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仍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平衡; 两个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英语作文,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第十三章力与机械引力万有引力:宇宙中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一种相互吸引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其质量成正比; 即G/m=g G= mg(G---重力---牛顿,m---质量公斤,g=9.8牛顿/公斤) g=9.8牛顿/公斤表示:物体的重力1公斤的质量是9.8牛顿。 重力方向:垂直向下。 (应用:重量线) 重心: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点称为重心。 (重力似乎作用在一点上) 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变形,不受力时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弹性; 物体的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可塑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不施加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性; 弹性:经历弹性变形的物体将发生变形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物体产生一个力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这个力称为弹力。 弹簧测功机(测功机的一种)原理:根据弹簧拉力越大,伸长长度越长的特性而制成; 主要结构:弹簧、挂钩、拉环、表盘、指针; 使用方法: (1)使用前观察其量程及分度值; (2)使用时沿其轴线施力; (3)注意不要超出范围;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这种力称为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的种类:(1)静摩擦; (2)滑动摩擦; (3)滚动摩擦;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当接触面不发生变化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的粗糙度:当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越大; 增加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加压力; (2)使接触面粗糙一些。
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1)降低压力; (2)使接触面更加光滑;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 使接触面彼此远离。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称为杠杆。 支点:杠杆转动所绕的固定点称为支点; 用O表示。 功率: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称为功率; 用F1表示。 阻力:作用在杠杆上并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称为阻力; 由F2代表。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动力臂; 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阻力臂; 用L2表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量×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杠杆类型: 省力杠杆:动力臂长、阻力臂短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阻力臂长、动力臂短的杠杆(省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杠杆(既不省力又不省距离)(平衡、定滑轮)其他简单机械滑轮定滑轮定义:使用时滑轮不随物体移动; 本质:定滑轮本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 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方向,使用方便; (F1=F2=F3=G)动滑轮的定义:滑轮在使用时随物体移动; 本质:动滑轮本质上是一个省力杠杆,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 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力; (F=G/2)滑轮组定义: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优点: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改变动力方向; 省力情况判断: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有几段绳子被直接拉动,因此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是总重量的几分之一。
(2)车轴 车轴:由车轮和车轴组成。 可以绕公共轴旋转的简单机器称为轴; 省力:轮子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子边缘的力就是作用在轴边缘的阻力。 的一小部分。 即F1/F2=R/r(F1——轮缘的力量——牛顿,F2——轴缘的阻力——牛顿,R——轮子半径,r——轴半径)生活中的车轴:方向盘、螺丝刀、把手、圆形门把手等斜面省力条件的确定:斜面长度L是斜面高度h的几倍平面上,将物体G沿斜面拉(推)上斜面的力F是物体重量G的几分之一。 (斜坡是光滑的)即FL=Gh(F——推力或拉力,L——斜坡长度,G——物体重量,h——斜坡高度) 第十四章 压力和浮力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称为压力; 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压力: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压强,用P表示。压力的单位是牛顿/米2(N/m2),即帕斯卡(Pa)1N/m2=1Pa。计算公式:P =F/S(F-压力---N,S-受力面积-m2,P-压力---Pa)增加(或减少)压力的方法:增加(或减少)压力,减少(或增加)压力应力区域。 液体压力: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产生压力,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压: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力相同; 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压力增大; 液体的压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力越大。
液体压力公式:P=ρgh(P-液体压力---Pa,ρ-液体密度---Kg/m3,g---9.8N/Kg,h---液体深度---m)连接连接件: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称为连接件; 原理(性质):当连接器内填充同一种液体时,当液体不流动时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各个容器内的液位始终保持相等; 生活中连接件:水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大气压力强。 大气压力强:大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大气压; 证明大气有压力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著名的测量实验:托尔·里切利实验; 测量的大气压值: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力; 即1.01×105Pa。 标准大气压:气体压力等于1.01×105Pa。 称为标准大气压; (即海平面的气压) 大气压力的变化: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力越来越小(3000米以内,每增加10米,大气压力就减少100Pa。); 大气压还与季节、天气等有关。 大气压的应用:水泵、吸管喝饮料、医生抽药水、塑料衣帽钩等。 气体压力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压力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应用实例:向下平坦的弧线的飞机机翼形状、各种旋转的球体等。 浮力: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被液体或气体向上推时,称为浮力。 浮力是由物体上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引起的。 (无向上压差则无浮力)浮力方向:垂直向上; 物体的浮沉情况: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情况:如果F浮>G物体---该物体漂浮; 如果 F 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