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普朗克的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 普朗克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瞎想
外界都说他是异想天开
他自身的压力非常之大
爱因斯坦是因为他压根不相信量子力学,普朗克是因为他年龄大了,正好错过了黄金期;
实际上这两个人对量子力学的贡献是很大的,爱因斯坦一直在反对量子力学,因而促进了量子力学理论体系的自洽;而普朗克的量子化正是量子力学的奠基石。所以,也不能说他们没有贡献,只是相比波尔、索末菲、泡利、狄拉克等等这些人相比作用没那么明显。
因为经典物理学实在无法解释新发现的一系列物理现象(主要包括:黑体辐射谱、原子光谱、原子稳定性、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光电效应、固体比热的异常等等),必须寻找全新的理论来对奇异的微观世界作出解释以及预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最终就是由量子力学来承担的。
具体举几个例子——
19世纪末,人们在经典物理的框架下试图推导黑体辐射的公式,但几经努力都失败了——不是在短波段出现无穷大辐射(此即著名的“紫外灾难”),就是在长波段明显偏离实验数据。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摆弄辐射公式时发现,只要假设能量在辐射出来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份发射的,那推导得出的公式就能十分完美地在全波段都与实验数据符合,于是,量子论就诞生了。这是1900年的事儿。
开始时几乎无人相信量子论,因为它与经典的能量连续的观念矛盾,连普朗克本人都一直在努力如何回归经典物理的框架之内。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被他本人称为是革命性的假想——光不仅在发射时是量子化的,它在传播和吸收时也是量子化的,由此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这就进一步开拓了量子事业。再看接下来是玻尔用量子论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及其光谱,更让人们看到了量子论的远大前程……
再简述一下量子力学与经典物理学的区别——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经典物理是几乎独立地处理粒子的运动以及粒子群或场的波动,但量子力学却必须统一处理粒子和波动。经典物理认为粒子与波动是两个层次的东西,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而量子力学却认为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此即著名的“波粒二象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量子力学所特有的奇异结果:如测不准原理、观测量的不连续性(此即量子)、统计诠释(即单粒子的行为在本质上也是不能完全确定的,这不同于经典统计力学)、量子态的非定域性(这与相对论有冲突,但实验又似乎肯定了这种非定域性——有某种意义上的超光速现象存在,至今尚无定论)……
微观世界的奇异性的核心就在于“波粒二象性”——微粒不再像以往以为的那样是个小小的实体球一样的东西,而且可以沿着一条确定的轨迹运动。它实际上已没有什么确切的大小、形状、位置、轨迹可言,这些经典概念统统都不适于描述微观世界及其运动。微粒已变得像波那样弥散于广阔的空间里。所有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它既像颗粒状的分立的粒子、又像云雾状的弥散的波动,而且粒子的动量直接与波动的波长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