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整合了高一物理知识点最新五篇文章
高一年级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高中的特点,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跨学科知识多,综合性强,知识和思维接触点广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知识点汇总。 我希望它可以帮助你!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1
力(常见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共同力量
1、重力G=mg(方向垂直向下精选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总结,g=9.8m/
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合近地表)
2、胡克定律F=kx{沿恢复变形方向的方向,k:刚度系数(N/m),x:变形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m(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重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接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荷C,正电荷上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θ(θ为B与L夹角,当L⊥B时:F=BIL,当B//L时:F=0)
9、洛伦兹力f=θ(θ为B与V夹角,当V⊥B时:f=qVB,当V//B时:f=0)
笔记:
(1)刚度系数k由弹簧本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无关,而是由接触面的材料特性和表面状况决定;
(3) fm略大于μFN,一般认为fm≈μFN;
(4)其他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卷1 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 B:磁感应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粒子)体))电(C);
(6) 安培力和洛伦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确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力方向相同:F=F1+F2,方向相反:F=F1-F2(F1>F2)
2、相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
F=(F12+F22+α)1/2 (余弦定理) 当 F1⊥F2 时: F=(F12+F22)1/2
3、合力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的夹角tgβ=Fy/Fx)
笔记:
(1)力(矢量)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
(2)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价替代关系。 可以用合力代替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亦然;
(3)除公式法外,还可以采用图解法来求解。 这时,必须选择尺度,严格绘制图形;
(4)当F1和F2的值一定时,F1和F2之间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可以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并简化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2
【1. 物质与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在最普遍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一种存在方式,作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涵盖了宇宙中发生的所有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化到思想变化。” 运动是一个哲学范畴,标志着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没有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想象没有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真正基础和载体。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 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其物质主体。 想象没有物质的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动与静】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某种暂时的静止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基本性质暂时不发生变化的两种特殊运动状态。 运动的绝对性反映了物质运动的可变性和无条件性。 静止的相对性反映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和条件性。 动与静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只有把握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认识物质世界及其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时间与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具有一维性的特点。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延伸和伸展,具有三维性的特点。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 没有物质运动就没有“纯粹”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物质运动。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现实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一切都是因时、因地、因条件而转移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灵魂。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
1. 粒子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 flat = S/t(定义公式) 2、有用的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 最终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度)a>0; 在相反的方向上,一个
8、实验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等时间(T)内的位移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 (a):m/s^2 最终速度 (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距离: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 平均速度是矢量。 (2)如果物体的速度很大,则加速度可能不会很大。 (3)a=(Vt-Vo)/t只是一个测量表达式,不是行列式。 (4)其他相关内容:粒子/位移与距离/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最终速度Vt=gt
3.跌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速直线运动定律。
(2) a=g=9, 8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山上比平地上小,方向垂直向下。
3)垂直投掷
1、位移S=Vot-gt^2/22,终端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从投掷点开始)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回原位的时间)
注:(1)全过程加工: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加工:向上为匀速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对称。 (3)上升和下降过程对称精选高中物理知识点整理总结,如同一点速度相等、方向相反。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4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要有力,就必须有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和一个接受力的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称为力图。
根据力命名依据的不同,力可分为:
① 根据力的性质命名(例如:重力、弹性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 力根据其作用命名(例如:张力、压力、支撑、功率、阻力等)。
力的作用:
①变形;
②改变运动状态。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5
(1)滑动摩擦: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它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其相对滑动的力。 这种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由于物体表面不平整而产生摩擦力。
② 摩擦力是相互的。
ⅰ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 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B、两个物体发生变形; C、两个物体相对滑动; 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的方向:始终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注: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 滑动摩擦力可以起到驱动力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阻力的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解释:①FN 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压力本质上是弹性的,而不是重力。 应该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质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没有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无关。
ⅳ作用:总是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个相对静止的接触物体之间因相对运动倾向而产生的摩擦力。
注意: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两个物体接触; B、接触面不光滑; C、两个物体发生变形; D. 两个物体有相对移动的趋势。
二、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会受到静摩擦力的影响。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成任意角度θ。
③ 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个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为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一种被动力,其作用是平衡引起物体运动的力。 在取值范围内,该值是根据物体的“需要”而定的,因此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由正压力和静摩擦因数(可选)Fm=μsFN决定。
ⅳ作用:始终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趋势。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也是研究力学的重要方法。 受力分析的程序为:
1、根据问题的含义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的原则是使对象的研究和处理尽可能简单。 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对象,也可以是多个对象组成的系统。
2.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环境隔离,按照先场力、后接触力的顺序对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绘制对象的受力图。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隔离法。
3、分析物体所受的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将研究对象上的力与它施加在其他物体上的力混淆。
(2)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其来源必须是明确的,并且不能凭空产生。
(3)分析对象受到什么“属性力”。 不再重复分析“效应力”和“财产力”。
力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将其转化为基于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
一年级物理知识点整理整合成五篇最新相关文章:
1、2020年高一最新五个物理知识点回顾
2.最新5个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3、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5个总结
4、2020年高中物理最新重点知识点总结分享5篇
5、精选5篇总结高中物理知识点最全面的文章
6.总结5个精选高中物理知识点
7、总结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精选文章5篇
8.整理整合最新五篇高一数学知识点文章
9.整合最新5篇高中物理考试必考知识点文章
10、高中物理最新5个必记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