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高中物理竞赛试题:质检测试》供大家参考!
防范措施:
1. 本次考试分为试卷一、试卷二和答题纸。 满分为100分。
2、答题时,考生必须用2B铅笔将试卷I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卷上相应的信息点上。 纸I上写的答案无效; 答卷二时,答案必须直接写在答卷上。 在试卷上指定的位置。
3. 交卷时,仅提交卷二和答题卡。
试卷Ⅰ(选择题,共48分)
1、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正确,第2、10、11题为多项选择,其余为单选。每题得分4分,共48分):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设法、物理模型建立法等,以下是方法所用物理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速度的定义,当它极小时,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这个定义应用了极限思维方法。
B、当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粒子代替物体的方法称为假设法
C、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时,首先保持质量不变来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保持力不变来研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
D、推导等变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将整个运动过程分为许多小段。 将每段近似视为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将每段的位移相加。 这里采用的是微量元素法。
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可能作曲线运动
C、物体作曲线运动时,沿垂直速度方向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D、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力不必沿垂直速度方向。
3、如图1所示,在地面上放置三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斜面。 还有另外三个质量相同的小物体从斜坡顶部滑下斜坡。 由于小物体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第一个小物体匀速滑落; 第二个小物体匀速滑落; 第三个小物体匀速下滑,初速度为v0。 三个斜坡都没有移动。 则斜坡在滑动过程中对地面施加的压力的顺序为()
A.N1 = N2 = N3 B.N1 < N2 < N3 C.N1 > N2 > N3 D.N1 < N2 = N3
4、如图所示,当t=0时,质量为0.5公斤的物体开始从静止状态沿光滑斜坡从A点向下滑动,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假设速度保持不变)经过B)点前后不变,最后停止。 在C点,物体每2s的瞬时速度记录如下表。 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吨/秒 0 2 4 6
v/(m·s-1) 0 8 12 8
At=3s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
当Bt=10s时,物体正好停在C点。
C、运动时物体的速度为12 m/s
DA和B之间的距离大于B和C之间的距离
5、军事演习中,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首先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在t1时刻,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1时,他打开降落伞并进行减速运动。 在时间 t2 时,他以较小的速度 v2 着陆。 他的速度图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空降兵在0~t2或t1~t2时刻的平均速度v的结论正确的是(D)
A.0~t2;v=v12B.t1~t2;v=v1+v22
C.t1~t2;v>v1+v22 D.t1~t2;v
6、如图所示,可忽略质量的灯绳和灯棒的弹力是恒定的。 导光杆A端用铰链固定。 滑轮位于A点正上方(滑轮的尺寸和摩擦力可以忽略)。 一端悬挂有导光棒BA重物G。 现在将绳子的一端系在杆的 B 端,并用拉力 F 慢慢拉起 B 端(不要拉断)。 在杆 AB 到达垂直度之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 绳子越来越容易断裂 B. 绳子越来越难断裂
C. 杆 AB 越来越容易折断 D. 杆 AB 越来越难折断
7. 两个物体a和b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条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Aa和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 在 20 秒时,两个物体 a 和 b 相距最远。
C. 60秒时,物体a位于物体b的前面
D. 在 40 秒时,两个物体 a 和 b 的速度相等,且相距 200m。
8.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受到恒定方向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 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以及物块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从这两张图中,我们可以分别计算出木块的质量 m 以及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 μ ()
图2
Am=1.5千克,μ=215 Bm=0.5千克,μ=0.4
Cm=0.5千克,μ=0.2 Dm=1千克,μ=0.29。 如图3所示,汽车车厢顶部悬挂着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下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当汽车以一定速度运动时 水平地面匀速行驶时弹簧的长度为L1; 当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桥面为弧形凸桥的点时,弹簧的长度为L2。 下列选项中,正确答案是()
A.L1=L2 B.L1>L2
C.L1
10.(多选)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给球适当的初速度,球可以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从而形成圆锥摆。 设绳子与垂直方向之间的角度为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受到重力、绳子张力和向心力的影响。
B. 弦张力的水平分量提供向心力。
C、θ越大,小球运动的周期越大。
D、θ越大,球的线速度越大。
11.(多选)质点在xOy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
A、如果x方向始终恒定,那么y方向会先加速后减速。
B、如果x方向始终恒定,则y方向会先减速然后加速。
C、如果y方向始终恒定,则x方向会先减速后加速。
D、如果y方向始终恒定,则x方向会先加速后减速。
12、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在倾斜角为θ的斜坡上时,其速度方向垂直于斜坡,其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 球在垂直方向下落的距离等于它在水平方向经过的距离。 距离之比为()
A.tanθ B.2tanθ
C.1tanθ D.12tanθ
2013年高中质检物理试题2013.10
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填空题和实验题(本题共5题,每填空值2分,共24分。根据题目要求将答案填入问题或答案中的横线上。 )
13、图7所示带传动装置中,A、B点分别为两个同轴锥轮上的点,A、B、C分别为三个轮子边缘上的点,且RA=RC=2RB,那么三个质点的角速度之比就是线速度之比(皮带不打滑)
14、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A置于水平面上垂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处于静止状态。 若将质量为3kg的物体B垂直向下放置在A上片刻,则B对A的压力为(g为10m/s2)
15、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 的绳子的一端静止时,作用在球上的最小力 F=
16.为了“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请思考研究思路,回答以下问题:
(1)为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摩擦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A、将无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升起,使小车在挂钩的拉力下匀速移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升起,使小车在挂钩的拉力下均匀加速。
C、适当升起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使小车匀速行驶,不挂码。
D、适当抬高没有滑轮的木板一端高三物理竞赛题目,使小车加速均匀,不至于钩码。
(2)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得到了一条点状纸带,如图所示。 已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高三物理竞赛题目,测得距离为x1、x2、x3、x4、x5、x6,则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实验中使用的火花计时器使用电源(填写“DC”或“AC”),工作电压为V。
(3)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摩擦力的影响后,可用钩码的总重力来代替小车上的拉力。 此时,吊钩代号m与小车总质量M的关系应为:
(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桶内重物的质量,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制作了加速度a和合力F的图表,如图所示。 它不经过坐标原点。 试分析图形线没有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回答:。
17.如图所示,小球进行平抛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 图中后面的正方形边长均为5cm。 如果 g 为 10m/s2,则:
(1)水平抛出的球的初速度为m/s;
(2) 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m/s。
3.计算题(本题共有3题,共28分。答案应包括必要的文字描述、方程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有最终答案不计分。有数值计算的题必须在答案中明确说明。 (输出数值和单位)
得分手
18.(8分)两辆车A和B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 当B车在A车前方84m处时,B车的速度为4m/s,并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 一段时间后,B车的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12秒后,两车相遇。 B车加速的时间是多少? ?
19.(8分)如图A所示,将质量m=1kg的物体放置在倾斜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斜面足够长)。 平行于斜面且向上的恒定力 F 施加在物体上。 当t1=1s时刻撤去拉力时,物体运动部分的vt图像如图B所示。取g=10m/s2,试求:
(1)拉力F的大小和斜面动摩擦因数;
(2) t=4s时物体的速度v.20。 (12分)如图所示,BC是一根半径等于252m的光滑细圆管垂直放置,O是细圆管的中心,在圆管C的末端连接一个足够长的圆管。倾斜角为45°、动摩擦系数μ=0.6的粗糙斜坡。 将一个质量为 m=0.5kg 的小球从 A 点以 v0 水平抛出,从 O 点正上方的某处,刚好足以从 B 垂直 OB。该点进入细圆管。 小球自进入圆管以来始终受到垂直向上的力F=5N的作用。 当小球运动到圆管C端时,力F立即消失,小球可以顺利冲上去。 粗糙的倾斜表面。 (g=10m/s2) 求:
(1) 从 O 点正上方某处的 A 点水平抛出的球的初速度 v0 是多少?
(2) 小球在圆管内运动时,圆管上的压力是多少?
(3) 小球在CD斜面上移动的位移是多少?
高中教学质量检查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1.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在相应的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的数量。共有12题,每题值4分,共48分) :
1、B 2、BCD 3、B 4、B 5、D 6、B 7、C 8、B 9、B 10、BD 11、BD 12、D
卷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填空题和实验题(本题共5题,每填空2分,共24分。根据题目要求将答案填入问题或答案中的横线上。 )
13. ωA:ωB:ωC=2:2:1,vA:vB:vC=2:1:1 14. 12N 15. mg
16. (1)C; (2); 通讯220
(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