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摩擦起电的 3 个课程计划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了解了课程计划吗? 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3个摩擦电教案。 欢迎阅读,希望您会喜欢。
摩擦电课程计划 1
摩擦起电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现象,初步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2、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把塑料尺,纸片、大块厚纸板、泡沫渣、羊毛、细羽绒、鹅卵石、水彩笔、铅笔等材料分组。
2.《儿童习得手册》(Play and Do),上学期II第28页。
三、活动流程
1、组织教学,将对话引入游戏。
师:小朋友们,请快坐下。 让我们一起来做“手指练习”吧。
师生齐心:一指点、二指剪刀、三指卷曲、四指交叉、五指绽放。
师:孩子们说的太好了! 手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小手和小伙伴们来玩一个有趣的魔术吧。
2、孩子可以用手去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⑴ 发尺子每人一把,纸片每组一包。
老师出示一把尺子和几张纸片,并要求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老师提出活动要求,要求孩子们用尺子吸起纸屑。 孩子们被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要注意并及时提醒孩子不要把纸屑掉在地上,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宝宝。
让幼儿亲自动手。 孩子们一般不会捡纸屑。
师:刚才大家都开动小脑筋了,纸屑还是吸不起来啊! 不要灰心! 你知道吗? 老师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 现在就让我这位主人为您施展这个魔法吧!
老师们动手实验,让孩子们仔细观察。 老师边做边说,把尺子的毛擦干净,做纸屑! 你抽过烟吗?
孩子们再次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带大家参观了解孩子们的实验情况。 让实验成功的孩子走到前面演示实验过程并及时表扬。
然后失败的孩子就会到前面去示威。 老师会点名其他孩子来帮助他完成实验并解释他失败的原因。 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才能成为聪明的宝宝。 表扬那些挺身而出帮助完成实验的孩子,并强调需要互相帮助、共同努力。
⑵第二次发放活动材料(大块厚纸板、泡沫渣、细羽绒、毛头、小卵石)。 孩子们分成小组,看看被摩擦的尺子除了纸片之外还能不能捡起其他东西。 老师带领他们四处走动。
活动结束后,老师问,摩擦尺子能捡起什么? 还有哪些东西不能抽烟?
和孩子一起总结一下,用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后,可以捡起纸屑、毛茬、泡沫残留物、细小的羽毛等东西。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⑶ 组织一场比赛,看哪个孩子能用尺子捡起更多的东西。
找几个小朋友上前,通过摩擦和带电来吸起纸屑。 最后,老师会评判结果,并询问获胜的孩子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导孩子们得出结论:摩擦速度越快、时间越长,吸起来的东西就会越好。 还会有一点。 奖励获胜的孩子,并鼓励其他孩子继续努力。
⑷ 将气球、梳子、彩色笔管、铅笔等活动材料分组,通过幼儿活动提出新问题:除了尺子,还有哪些物品摩擦后也能吸起东西?
经过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他们终于和老师一起弄清楚了,除了尺子之外,还有其他物体经过摩擦也能捡起东西。
3、活动延伸
提出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摩擦起电的现象,要求孩子们细心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热爱科学的好孩子。
活动评价:
中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孩子们,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还注重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对幼儿活动结果的及时评价。 当然,还存在很多不足。 感觉课堂设计有点太罗嗦了,班级容量有点太满了,没有注意到和其他的区别。随着科目的及时渗透,以后会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并推动我不断进步。
摩擦电课程计划 2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知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电荷的概念及其单位。
4.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并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包括: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则、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中和现象。 其中,两类电荷及其作用规则、电荷的数量及其单位是教学的重点,而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类电荷也是教学的难点。 摩擦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 这两类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则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电和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 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 因此,本课作为初中课。 电学入门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建议:
本课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则,学生在小学自然知识课上已经学过。 在此基础上,初中阶段应通过实验分析,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 逻辑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这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必须以更丰富、更深入的方式讲授,否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材图4-3所示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知道验电器中的电荷量与验电器箔张开的角度相对应,从而引入电荷的概念。 收费单位直接告诉学生。 为了让学生对电荷单位库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举个例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的电荷只有约10-7库仑,带电云所带电量为大约几十库仑。
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知识课上已经了解了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现象及其影响,因此本课的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现象和作用的信息。他们在课前的效果。 对于常规信息(主要是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阅读文字、交流信息、交流讨论等方式自行总结和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用来突出物理科学的实验特征。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演示与学生探索性实验相结合、以学生实验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二是多用启发和归纳,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素质。
1、新课程介绍
使用演示实验来介绍新课程。 实验现象要新颖有趣,设备要简单,并用本课知识进行讲解。 这样可以实现教学中的端到端对应。 选择两张吹塑纸进行实验,固定一张吹塑纸。 ,摩擦后将另一张吹塑纸靠近固定的吹塑纸,两片吹塑纸相互靠近。 该实验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其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实验
例如,塑料尺子与头发摩擦、塑料笔杆与衣服摩擦等。但如果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则必须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由于静电实验很容易受到绝缘、潮湿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老师应该进行更详细的介绍和演示。 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老师会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也为后续学生探索性实验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两种罪名及其作用规则
了解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参考教材做演示实验。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实验可分为两个步骤:
(1)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到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本实验教材中采用细钢丝提升玻璃棒或橡胶棒,容易晃动,操作不方便,浪费时间。 为了方便省时,可以用废墨瓶装满水泥砂浆摩擦起电的实质,直立插入一支削好的铅笔。 (尖头朝上),在软木塞中央挖一个洞,插入一根很小的试管,固定好,将试管放在铅笔的上面,在另一端中间挖一个凹槽并放置玻璃棒或橡胶棒以避免滚动。 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支撑摩擦力小,稳定性好,效果好,且易于学生操作。
为了方便记录和分析,可以预先设计表格。 对表中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注意穿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和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2)提出自然界是否存在第三种电荷的问题,并解释人类如何找到办法使物体的电荷吸引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用摩擦的橡胶棒排斥用毛皮或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进行排斥。 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摩擦过毛皮的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上一点的分析是我们实验设计的基础。 实验时,可将擦丝玻璃棒和擦毛橡胶棒悬挂起来(或将它们支撑在架子上),选择各种其他材料相互摩擦,然后靠近上述玻璃棒和橡胶分别棒并观察。 它总是吸引其中一种而排斥另一种,因此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4、验电器和电荷的概念
当验电器的金属球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金属箔不会打开。 学生们自己完成了用带电物体接触金属球并引入电概念的实验。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自己使用验电器,二来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教师演示了正负电荷的中和,然后介绍了电荷量的概念和单位。 为了让学生对电荷单位库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举个例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库仑,而带电云所带的电荷为仅约 10-7 库仑。 电荷量约为数十库仑。
询价活动
拿一个铝罐盖(任何其他金属盖都可以),在火焰上稳定加热,然后将一段蜡烛放在盖子中央,直到它部分熔化并牢固地粘在一起,形成手柄。 取一张比铝盖稍大的塑料或光盘(记录光盘)。 将圆盘或圆盘放在桌子上,用一块毛皮或绒布快速擦拭表面十几次。 然后,用一只手握住铝盖的手柄,将铝盖提起。 将其平放在塑料板上,用另一根手指触摸铝盖,然后立即离开。 提起铝盖,铝盖就会充电。 手握氖管,触摸铝盖,氖管就会发光。 如果您将手指靠近铝盖,您会看到火花并有痛苦的感觉。 这样反复起电可以做几十次,然后用毛皮擦拭圆盘表面,再做几十次就可以了,而且电量比普通摩擦起电要大。 这种起电方式称为感应起电,这种装置称为起电板。
摩擦电课程计划 3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摩擦起电。
2.知道哪些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知道如何定义正电荷和负电荷; 了解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能够利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了解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
两根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一块丝绸,一块毛皮,两个架子,一台验电器,一台验电器,还有一些纸片。
(三)教学过程
1. 回顾
问题(1):日常生活中,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会怎样?
答: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问题(2):如果我们穿了几件化纤毛衣,晚上脱衣服时有时会发出声音,甚至产生火花。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现象吗?
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上学习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摩擦起电的现象。 那么,带电物体有哪些性质呢? 为什么我的头发用梳子会飘起来? 在本节中,我们将继续我们的学习和讨论。
2. 进行新课程
(1)充电对象及充电方法的示范实验:
①用毛皮摩擦橡皮棒,然后将橡皮棒靠近纸屑,用电羽毛等轻小物体进行测试,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用电羽毛等轻小物体进行测试,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具有吸引光和小物体的特性。
当一个物体具有吸引光和小物体的性质时,我们说该物体带电,或者说该物体带电。
通常将带电物体称为带电物体。
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漂浮起来。 这是因为梳子带电,可以吸引头发。
给物体充电的方法:
① 摩擦起电
利用摩擦力使物体带电称为摩擦电。 这种方法简单又常用。
现在请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常见例子。
②接触电气化
除了摩擦之外,物体还可以通过接触带电。
演示用擦过毛皮的橡胶棒A接触未擦过毛皮的橡胶棒B,然后用B靠近纸屑和羽毛进行电测试。 观察橡皮棒B能吸附纸屑、电试验羽毛等轻小物体。 这表明橡胶棒B通过接触橡胶棒A而带电。
(2) 两种收费
我们已经知道充电现象是什么。 我们知道,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都带电。 那么它们的电荷相同吗?
演示实验:
① 将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挂在支架上,并用另一根毛皮摩擦的橡胶棒靠近它。 结果,他们互相排斥。 将一根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并将另一根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靠近它。 结果,他们也互相排斥。
② 将擦有毛皮的橡胶棒挂在支架上,用擦有丝绸的玻璃棒靠近它。 结果,他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答案: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与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老师总结: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人们发现各种材料都可以利用摩擦起电的方式进行充电。充电后
被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吸引的物体必须与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相互排斥;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吸引的物体必定对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产生排斥。 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①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电荷:指用丝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毛皮摩擦的橡皮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②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3) 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利用带电物体的性质来判断。
例1、如果一个带电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是否可以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不会。如果轻小物体和带电体具有不同的电荷,它们就可以相互吸引; 如果轻的和小的物体不带电,由于带电体的特性,它们也可以相互吸引。
例2、如果一个带电物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是否可以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分析:是的。 因为轻小物体如果不带电,它们只能相互吸引,而不会发生斥力。
例3.如果两个物体相互排斥,你能做出什么判断?
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带电物体一定带有相同的电荷。
示例 4. 有四个带电物体 A、B、C 和 D。如果 A 排斥 B,A 吸引 C,C 排斥 D,则已知 D 带正电。 那么物体A、B、C的电荷是多少?
分析:已知D带正电,因此我们可以分析其他几个物体的带电特性。 因为D带正电,而D排斥C,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C应该带正电。 C吸引A,则A和C带不同电荷,即A带负电。 A 排斥 B,因此 B 也应该带负电。
②用验电器检查。
验电器是实验室常用的测试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它由金属球、金属棒、金属箔等部件组成(实物如图)。 其原理是利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带电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 两个金属箔相互排斥并打开摩擦起电的实质,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荷。
演示实验:用一根擦有丝绸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思考此时金属箔带什么电荷? 用力摩擦玻璃棒几下,然后触摸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角度有何变化? 开启角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使用一根沾有毛皮的橡胶棒,重复上面的实验。
教师总结:验电器金属箔的张开角度不同,反映了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的电荷量的差异。
(4) 电量 电量称为电量。
电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仑,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 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携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库仑,而带电云所携带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5)正负电荷的中和
演示实验:用擦有丝绸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然后用磨有毛皮的橡皮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的张开角度。 改变。
这种现象表明,正电荷和负电荷放在一起时会相互抵消。 如果实验中玻璃棒和橡胶棒所带电荷相等,验电器的金属箔将不再张开,即正负电荷完全抵消。 等量的不同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称为正负电荷的中和。
问题:当物体与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闭合,然后打开。
尝试分析该对象的充电状态。
三、总结
在本课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讨论了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性质、带电的类型以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如何确定物体是否带电以及带电类型。 那么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物体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将在下一节中研究和讨论这些内容。
4.布置作业。
(l) 本书本节之后的练习 1、2 和 3。
(2)思考问题:梳子摩擦头发后,如何检查梳子是否带电? 你携带什么样的电力?
(3)想一想,除了课堂上讲授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测试物体是否带电?
注:本教案所依据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卷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