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课一年级知识点总结(14篇)
总结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项工作事后进行回顾、分析,从而得出有规律的结论。 它可以提高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那么摘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 欢迎阅读、收藏。
高中物理必修课1知识点总结1
第一部分探讨变形与弹性之间的关系
了解变形
1. 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称为变形。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变形、拉伸变形、弯曲变形、扭转变形。
按作用分类: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3、弹性的判断: 1)定义方法(生产条件)
2)移动法:假设其中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一种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发生变化。
弹性和弹性极限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物体在外力去除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3、如果外力太大,外力去除后物体的形状就不能完全恢复。 这种现象意味着物体已经超过了弹性极限,发生了塑性变形。
探索弹性
1、由于变形的物体想要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它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施加一个力。 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接触面,与引起变形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索的弹力是沿着绳索的收缩方向; 铰链的弹力沿杆的方向; 硬杆的弹力不需要沿着杆的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经过两个物体的接触点,并且沿着它们接触点的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x成正比,这就是胡克定律。
F=kx
4、上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刚度系数(强力系数),反映弹簧变形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 串联:1/k=1/k1+1/k2 并联:k=k1+k2
高中物理必修课1知识点总结2
1. 力
1、解决力学问题,受力分析是关键; 分析力的性质,根据效果进行处理。
2、仔细分析受力,定量计算七种力; 查看是否有重力的提示,根据状态确定弹力。
先有弹力,后有摩擦力,相对运动是基础; 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中,电场力的存在是确定的。
洛伦兹力和安培力本质上是统一的; 重要的是要记住,相互垂直的力最大,平行的力较弱。
3、如果确定了同一条直线的方向,那么计算结果只是一个“量”。 如果某个量的方向未确定,则计算结果将被指定。
两个力的合力有小有大。 两个力形成角度q,平行四边形就确定了。
合力的大小随 q 变化,仅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变化。 多种力量的合力与对方结合在一起。
揭示多力问题的状态,通过正交分解求解,并通过三角函数求解。
4、力学问题的方法很多,整体是孤立的、假设的; 整体只需要看外力,内力孤立解决。
如果状态相同就用整体,否则就多用隔离; 即使状态不一样,也可以整体使用。
假设某个力存在或不存在,通过计算来确定; 极限法把握临界状态,过程法按顺序把握。
对于正交分解,选择轴上具有尽可能多向量的坐标。
2. 曲线运动和重力
1、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向心力的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方向是该点的切线。
2.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考虑供需关系,径向合力提供足够,所需的μ平方比R,
还需要mRW ,供需平衡,不分离。
3、万有引力是由质量产生的,存在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 正是由于天体质量巨大,万有引力才显示出它的神奇力量。
卫星围绕天体运行,卫星运动的速度由距离决定。 距离越近,移动的速度就越快。
距离越远,行进速度越慢。 同步卫星的速度是固定的,在赤道上的固定点上运行。
3.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高一物理必修公式总结表,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是力。
合力与a方向相同,速度变量与a方向相同。 当 a 变小时,u 可以变大,只要 a 和 u 方向相同。
2、N、T等力为表观重量,与mg的乘积为实重; 超重和减重为表观重量,常数为实重。
加速上涨是超重,减速下跌也是超重; 失重由加速度、下降、负重和高度决定,总失重为零。
4、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求动能,分析过程求力功,将正功和负功相加,动能增量与之相同。
2、明确二态机械能,然后看过程力所做的功。 “重力”之外的功为零,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具有相同的能量。
3. 确定状态,求出能量的大小,然后查看过程力所做的功。 有动力就有能量转化,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
5. 动作说明
1、物体模型采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 以地球公转为质点,以地球自转决定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位移来准确描述,移动速度S与t进行比较,a通过Δv与t进行比较。
2、采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为简单法,中间时间速度法,初速零比例法。
加上几何图像方法,是解决运动的好方法。 以自由落体为例,初速度为零a,依此类推g。
你知道垂直投掷时的初速度,知道最大上升高度,飞行时间上下变化,整个过程减速均匀。
中心时刻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同; 为了求出加速度,ΔS 等于 aT 的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的运动。 在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上,同方向加速,反方向减小。 垂直转弯时不要向前猛冲。
6、电场
1.库仑定律电荷力和万有引力就像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之比。
2. 电荷周围存在电场,F 比 q 定义了场强。 与r2相比,KQ是点电荷,与d相比,U是均匀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的方向由施加在其上的力决定。 场线用于描述电场,密度代表弱和强。
场能的性质是电势,电势沿场线方向下降。 场力所做的功是qU,动能定理不能忘记。
4. 电场中有一个等势面,垂直于它画场线。 方向由高向低,特点是面密、线密。
高中物理必修课1知识点总结3
1、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数G=6.67×N? 平方米/公斤
2、适用条件:两个可以作为粒子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它们是两个均匀球体,则r应该是两个球体中心之间的距离。 (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r时高一物理必修公式总结表,可以视为粒子)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重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物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4、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轨道半径可以看作地球的半径)。 在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为 。
从 mg=mv2/R 或从 ==7.9km/s
5. 开普勒三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轨道速度
8、大于轨道速度的两种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高中物理第一必修课知识点总结4
1. 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统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距离: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可以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是一个向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距离。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度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度=距离/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度
8. 加速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方向相同)
2.运动图像(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像(即位移图像)
(1). 纵向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 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以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3) 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速度的大小,正负斜率代表速度的方向。
2. vt图像(速度图像)
(1). 纵向截距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2) 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恒定速度沿直线移动(加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3) 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代表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值代表速度的方向。
(4) 斜率代表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正负斜率代表加速度的方向。
(5)。 该面积代表位移。 横轴上方的区域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区域表示负位移。
3. 实验:使用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一、两种打点设备的异同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以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2)、可以计算通过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加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课1知识点5汇总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速直线运动
1. 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保持恒定的加速度。 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分类:
3.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
实验车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可见,无论Δt取什么值,无论什么时间阶段,Δt对应的速度变化Δv都是相同的,即Δv/Δt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因此,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数学函数图中,Δv/Δt称为图形的斜率,因此vt图形的斜率代表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高中物理第一必修课知识点总结6
测试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平衡状态的定义:
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测试点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失重: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小于物体重力的现象。
测试点三:动力学角度的自由落体运动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即运动初速度为零。
2、运动时仅受重力影响。
高中物理必修课一年级知识点总结7
线速度V=s/t=2πR/T2。 角速度 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 向心力 =Mv^2/R=mω^2_=m(2π/T)^2_
周期和频率T=1/f6。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含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和单位: 弧长 (S): 米 (m) 角度 (Φ): 弧度 (rad) 频率 (f): 赫兹 (Hz)
周期 (T):秒 (s) 转速 (n):r/s 半径 (R):米 (m) 线速度 (V):m/s
角速度 (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特定力、合力或分力提供。 该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变化。
高中物理必修课1知识点总结8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假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时间段内的位移之比 (2) 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的等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一年级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9
第一节 理解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点: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统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一个参考物体的,这个参考物体称为参考系。
2. 参考系的选择是自由的。
1)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使用相同的参考系。
2)参考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但可以认为是静止的。
粒子
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过程中,如果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则将物体简化为一个点,并认为物体的质量集中在这一点上。 该点称为质点。
2.颗粒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完全相同(物体做平移运动)
2)物体的大小(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