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选择学习物理竞赛的学生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物理学科本身感兴趣的学生,一类是希望通过物理竞赛获得入学折扣进入更好的高等院校的学生。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两种想法有时会重叠。 所以说物理竞赛的价值,我们应该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分析。
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无疑是主体学习物理竞赛的动机之一,也是很多学生最终选择学习物理竞赛的原因之一。 虽然物理竞赛的学习有时会很累,但结合自己的兴趣做事可以把这些痛苦抛在脑后。 如果让学生盯着电脑上网课,可能一两节课下来,学生就会腰酸背痛,精神不振,难受极了。 然而,如果你沉迷于某种电脑游戏,你可能会毫无顾虑地连续玩一整晚。 睡意。 于是,“15岁男孩网吧打架三天猝死”之类的新闻不绝于耳。
图1:拥挤的网吧(图片来源:网易)
那么,如果您不沉迷于电子游戏,而是沉迷于以下内容怎么办:
图 2: 物理教程
你可能永远不会从物理竞赛中回来。 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能够基于兴趣学习、工作,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这也是学习物理竞赛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
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物理竞赛除了将兴趣与学习结合起来外,客观上还会提高知识和能力,这也是学习竞赛的重要价值。
物理竞赛能给你带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知识的提高。 如果你能好好学习物理竞赛,那么你进入大学后学到的知识很大一部分都会在高中的竞赛中学到。 基本上,除了大三的少数专业课外,剩下的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大部分核心专业课(包括数学和物理课程),完全可以靠从高中获得的钱。 这样,学业压力就会小很多,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他更深层次的课程上。 对于我个人来说,由于我基本不用花时间在核心专业课程上,所以我把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阅读和学习很多工程类的课程(机械、电气、CS等),然后学习更多研究生水平的数学物理课程。 这些知识储备是做科学研究所必需的。 现在许多大学都提倡本科生科学研究。 事实上,本科生做不了任何实际的事情。 原因是他们数学基础不足,没有工程经验,很难产出有价值的成果。 但有了竞赛的基础,你就可以在大一、大二开始学习研究生水平的课程。 这样,大三积累的数理基础就足以让人参与有价值的本科科学研究,而不用在实验室里看文献、抄文献。 数据席卷了整个地板,给每个人泼了水。 尽早接触科学研究也可以让你对各个方向的研究内容和生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以后读博士时出现错误。 另外,很大一部分额外的时间可以分配到语言学习上,为出国深造提前克服语言障碍。 当你每天都被课程和期末考试压垮时,很难找到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然后就是能力的提升。 这部分直接包括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勇气、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觉自律学习的能力。 很多学生之所以在高中取得好成绩,一方面是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必修课自学、大量作业、各种题型讲解和考试练习等),另一方面,依赖大量的重复练习(包括培训班)。 大学里一切都变了。 老师不再耐心地进行课后辅导,一步步讲解作业和难点,上完课就走; 你有更多的独立时间,不用从早到晚学习。 很多课程的练习较少,辅导班上也没有导师帮你总结。 当遇到困难的事情时,很容易犯错误。 很多人对这种改变感到非常不适应,没有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 因此,他们成为了游戏玩家,他们的最高学业水平仍然是在高三。 这次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印证。 当老师的监督不再在课堂上时,老师之间的学习氛围就缺失了,学习环境变成了笔和电脑:
图3:在线学习工作(图片来源简书)
很多学生无法控制自己。 今日新闻:云南开学后底线测试显示,大部分学生成绩断崖式下跌,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但竞争模式与大学类似。 基本上还是靠自主学习。 高二时我在学习梁昆淼的《数学物理方法》时,完全是一头雾水。 我的高中老师对此也不太了解。 我只好一一慢慢地研究问题。 我去图书馆查资料、听问题。 我上网课,有时我会骑自行车去城里的大学向那里的老师寻求帮助。 这段经历帮助我形成了独立的学习过程,也培养了我自己的文献检索和阅读技能,这在大学里非常有用。 如果你能完成比赛的学习,并养成自觉自律的习惯,无论是高中的网课还是大学的学习生活,你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获取优质院校门票
与前面几点相比,这一点不能说是最重要的,但确实是最现实的问题。 高中教育虽然说是兴趣与求知的结合,但其本质仍然是应试教育。 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更好的平台。 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说白了,只要你家里有足够的钱养你一辈子,你甚至可以天天玩游戏一辈子,但学物理就不一样了。 如果不能去优秀的机构,就无法学习前沿知识,无法进行相关科学研究。 这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所以,竞赛之所以说是平衡高中学习,其实并不是让学生为了考试而放弃自己的兴趣,而是为了“救国”,给你一个更高的平台,让你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兴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高中生来说,拿到梦想学校的门票是头等大事。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
图4: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来源:百度)
实现对物理的终生追求,显然比你在高中时充分照顾自己的兴趣,只学习你喜欢的东西,然后去第二所或第三所大学更好。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衡量物理竞赛对于进入好大学的价值。
第一个是,如果你的能力很强,也就是能够进入国家集训队级别,那么你几乎不用考虑政策对自己的影响。 因为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对你的影响几乎为零。 培训团队推荐你去任何你想去的物理学院几乎就足够了。 但为什么是“几乎”呢? 因为有时候人不如神。 部分省份在卷改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如果你恰好运气不好,在复赛中被杀了,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处境可能会比较尴尬。 然后就是不可抗力的影响。 比如东京奥运会的延期,对于很多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饮食和日程安排都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制定的科学计划。 再加上财政赞助等方面的影响,很有可能不仅仅是推迟一年,甚至是一个月。 灾难性的后果。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也是如此。 再加上你自身的身体原因等因素,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那无疑会是人生的一次“滑铁卢”(当然不会那么严重,但一定是)一场大的)攻击),所以把你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比赛中,即使你是一个高手。 它可能也不可靠。
然后是下一级的候选人。 你可能只有省一级,如果表现不正常或者遇到不可抗力甚至可能成为省二级。 这种学生不应该把所有的钱都押在比赛上。 但这些学生物理竞赛有任何价值吗? 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新出台的政策“强基计划”。 有人认为强基计划对于有竞争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虽然对于某些比赛(例如 OI)可能是这样,但对于物理比赛则不一定如此。 我们先来看看基地强化计划。 目前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对于想要学习物理竞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梦想学校基本上都包含在内。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
首先是试点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良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围绕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及国家紧缺人才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关高校将根据招生情况合理安排招生专业。各自的办学特色。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重点招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学、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 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和招生情况要求,及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这里的重点是物理主题。 然后是评估方法:
相关院校将于7月4日前对入围考生完成大学评估(包括笔试和面试)和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成绩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现在是7月4日,2020年预计是8月4日。然后还有体检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大家一定要重视教育部的指挥棒,尤其是高中生。 没有中考体测的压力,想要保持高水平是很难的,因为这对校招的影响实在是得不偿失。 虽然这个标准还没有发布,但基本上是根据大学体育测试的标准来确定的。 物理测试标准可以在网上找到。 暑假你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所以一定要练习。
那么我们来看看招生流程:
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高等学校根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制定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方案。 符合高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 各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评估的考生名单。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大学评估后,学院将考生的高考成绩、大学综合评估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按比例合并为考生综合成绩(高考成绩比例不计入)。低于85%)。 根据考生填写的喜好,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院校可以制定破格入围院校的审查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和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考生参加高考后,学校将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考核。 符合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学生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批准,特殊情况予以录取。 特殊录取条件录取的考生高考成绩原则上不低于各省(区、市)本科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招生的省份应另行划定相应分数线)。
首先,第二款与往年的政策几乎没有变化,也就是所谓的“一本书减持”。 不过,之前的政策其实并没有比之前的自主招生有多少收缩,反而是一种进步。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 高考满分为750分,85%的分数相当于112.5分。 就算按照600点来计算,也还有90点的空间。 仔细想想这个力度,其实比之前除了“一本书优惠”之外的自招只有5到30点的折扣要大得多。 因此,一味指责“强基计划”“放弃”优势生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强化基础的规范化计划,淘汰了一些通过学术专利等方式造假、造假的自招生学生。 真正有能力的竞争对手不会因为强基计划取代自我招募而失去优势。 因此,学习物理竞赛对于考大学还是有价值的。
竞争与高考的平衡
说完竞争的价值,我们再来说一下题主关心的第二部分:高考与竞争的平衡。 我们还将在几个模块中讨论这一点。
强基计划与联赛减分的区别
在之前的政策下,大量学校的所谓“引援”导致联赛积分下降。 联赛减分是指,通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联赛(也称省赛)后,部分进入省队或获得全省第一名的学生仅获得部分学校的合同,并获得减分。 学生们收到了各种夏令营的门票。 比如著名的金秋营。 这些夏令营在高考前举行,通常是在联赛考试后不久。 优秀营员将直接获得减分。 这意味着,在高考之前,可以直接获得联赛周边降分。 另外,有些学校会根据联赛成绩授予自招资格,但这次初审会淘汰一大批人。 而且即使是高考之后的复试,复试的难度和强度也基本没有联赛那么高。
就以我参加过的两次自招活动为例。
A学校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笔试主要是简单的计算。 我在一个非常经典的模拟电子电路上进行了测试。 但说是模拟电其实很简单。 这就是基尔霍夫定律的全部内容。 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告诉你了,甚至基尔霍夫定律也给出了。 这种推导几乎比预演简单。 然后你用示波器调一个波形,调好后交给老师签字。 我们当时是分组调整的。 研究完比赛,几分钟就做完了,然后自己做了,救了好几组同学(我觉得这不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做不到一定很好),然后面试的问题几乎与物理无关。 我还和考官聊起了佛法。 结果就是最高级别的报价。
B学校,面试。 这更让人措手不及。 我去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技能。 雨下得很大,我的伞坏了,我被雨淋湿了。 然后他设法阻止水流满地板。 之后我一脸无辜的表情进去了,考官问了我一个道德问题,我做了两步向量运算。 考官见时间还早,就问我喜欢什么物理题,我说相对论。 之后我给考官讲了明可夫斯基几何,大约十分。 还有其他的题目比如相速度,群速度,什么时候超过光速等等,我写了一个大黑板,然后到了时候,考官对我微笑,提醒我赶紧回去换衣服。以免感冒。 最终我获得了公开榜第二名。 积分满,折扣最高。
这些东西基本上不用什么联赛技巧,也不像联赛那么难思考和计算。 几乎不需要特殊准备。 所以,真正决定命运的还是联赛。 联赛结束后,就可以放心参加高考了。
但强基计划却明显不同。 强基项目的校招是在高考之后进行的,从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来看,强基项目的笔试难度显然不会像之前的自考那么简单。招聘。 强基计划的笔试难度很可能达到甚至超过联赛。 在这种情况下,放开联赛后的比赛,冲刺高考,可能会直接影响校招的结果。 这会让参赛的同学们特别头疼。 这和2020年的艺术生是一样的,校招放在高考之后,两者都要兼顾,这远比先考校招再考文化课压力大。
高考学习均衡竞争
综上所述,高考和竞赛的学习绝对需要科学的平衡,而不是像提问者所说的“放弃高中学习”。 首先物理学竞赛,有一点是确定的:对于物理竞赛来说,只要你学得足够好,高考的大部分科目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对于物理竞赛的学生来说,对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的要求会非常高。 一般来说,只要你在物理比赛中不吃力,回到高考数学和物理后,应该很快就能拿到很高的分数,甚至是满分。 刚回到高考的时候,可能会因为不习惯而失败几次,但到了后期,这两科对于参加物理比赛的学生来说应该完全不是问题。 在这两个主题上不存在“放弃”这样的事情。 放弃这两门科目后,你还在为物理竞赛而学习吗? 。 。
然后是剩下的科目。 这些剩余类别的平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首先,如果你学物理竞赛的话,基本可以学理科(即使新高考想把化学生物改成地理政治),但是高一显然需要九门课同时。 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放弃你不学习的科目。 没有必要去上课写作业,把时间花在剩下的科目上,因为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学生,你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 高一的课程可能很简单,但是你要有大局意识,不要因为暂时应付得来就过,要培养自觉学习和自律的能力,并且永远不要利用别人。
图5:钓鱼(来源:百度)
作为一名高中生,每天睡八小时肯定够了(没有哪个大学生科研狗这么开心),然后一小时体育锻炼,一小时洗漱化妆,一小时一日三餐,以及玩手机电脑游戏一小时。 其实说实话,八个小时的睡眠确实有点浪费(对于高中生来说)。 如果你少睡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多出一个小时的灵活时间来分配家务和娱乐。 那么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是12个小时。 每天还能打一个小时游戏的高中生已经很少了。 我想我应该非常考虑学生的感受。
然后就是12个小时的学习,一定要高效。 作为一名有竞争力的学生,你不必放弃学业。 如果你比赛表现好的话,说白了,化学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都是物理和热学方面的知识。 当时我什么也没学到,只做题总是好的。 而且你要知道,对于大多数高考学生来说,选修化学4简直是一场噩梦。 而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了解的数学基础,如果你知道了这个生物遗传问题,你就可以轻松解决它。 这对于高考学生来说又是一场噩梦。 说白了,只要学得好,物理竞赛的真正难度是小菜一碟。 然而,物理竞赛的学生主要缺乏的是化学两本必修书和生物必修选修课的记忆知识。 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生物选修课,我们只背了选修课。 选修三,我们干脆跳过了,因为时间不够,上课没好好听。 化学我们还考了结构(这是物理竞赛的内容)。 我们没有研究它,因为你对比赛不熟悉。 那么你缺少的就是记忆力。
问题很简单,学习12个小时,我们用8个小时比赛,然后剩下的四个小时就是一小时语文,一小时英语,一小时化学,一小时生物。 这个时间用来完成各科知识点的记忆。 后期,书本学习完之后,就开始直接研究真题,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如果你不能在两个小时内完成化学和生物考试,你的综合科学考试将毫无用处。 两个小时足够你温习试卷、纠正错误。 中文和英文也很好用。 高一背完知识,一天就可以写题,第二天就可以写论文。 无论是语文还是英语作文,一小时内绝对可以完成。 两天一篇作文的训练量,绝对会让你的成绩不比任何一个高考学生差。 每天花4个小时在高考科目上。 只要你不乱搞,你的成绩绝对够好。 为什么要放弃?
然后就是完成联赛考试的时候了。 此时,由于强基计划的影响,你不能完全放弃游戏,但仍然不必惊慌。 我们在高考科目上花了10个小时。 10个小时不仅足够你每天完成一套高考试卷(包括语文和英语作文),而且对于你第一轮复习基础、掌握难点也绰绰有余在第二轮比赛中。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作为一个经过竞争洗礼的学生,你的学习能力应该远远高于高考考生。 他们可能无法完成这个,因为他们的能力有瓶颈,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无法保证12个小时的学习,而是在摸鱼。 不管你信不信,有很多考生在高三的时候,仍然抱着不好的心态去钓鱼。 只要你肯努力,每天十个小时的高效学习,就可以让你不比没有停课学习、比赛的同学差。 剩下的两个小时你会做什么? 为强大的基础计划做好准备,并保持轻松地解决联赛问题。 竞赛书、普通物理书、四大力学书那么多,总有一些没读完,所以你会继续花这两个小时做这些事情。
高考结束,距离强基计划应该还有1个月的时间(这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 你应该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自己的状态,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左右去努力比赛,争取回到巅峰。 同时,如果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练习体育,一个月后效果就非常显着,保证强基计划的体育考试不吃亏。 之后一天剩下的三四个小时你会做什么? 您可以练习驾驶并获得驾驶执照。 不要害怕花钱。 报名VIP课程,否则就得排队练习驾驶。 您的时间很宝贵。 VIP练习时间较长,练习结束后会优先预约考试。 一个月拿驾照还是很稳定的。 之后强基计划就结束了,想要做的事情比如驾照、美国签证都差不多可以拿到了。 剩下的两个月你就可以尽情享受了。 如果你想旅行、提前参与大学项目、兼职或整容,那就去吧。
因此,“因为准备物理比赛而不得不放弃高中学业”的描述并不属实。 竞争性的高考应该关注两个有能力的孩子。 如果你没有能力,就不应该学习竞争,否则你会死得很惨。 那些说为了竞争而放弃高考的学生,大概都是懒惰的人。 他们很可能在比赛中不会取得多大的成绩,所以他们还不如放弃自己的梦想。 而如果你真的喜欢物理,就不用为政策、时间找借口物理学竞赛,只要在青春里疯狂,光明的未来一定会在等着你。 比赛和高考其实是能者胜者的问题,因为无论你选择哪条路,能让你脱颖而出的不是你的选择,而是你自己的学习能力。 而且,当你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后,你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而且你也会比别人有更多的娱乐时间。 不用担心学习,你会玩得更开心、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