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物理所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而高中物理则有知识体系。 新高考复习第一学期必修课)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线运动,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等等,它们本身就构成了推动力。 学习系统。 第一章涉及力的知识并为动力学做好准备。 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角度进一步解释了运动状态(加速度)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分析了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平衡的规律。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而高中物理则侧重于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在物体的运动中,初中只介绍了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而高中则对速度的概念描述得更深入。 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必然导致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可以分为加速和减速。 另一个例子是摩擦力。 在高中初中物理主要分为几大板块,仅仅确定其方向是一个困难。 “摩擦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它是相对于哪个表面的。 其次,我们需要利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 在有些问题中,我们还需要利用物体平衡的知识来得出结论。 。 例如: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B,其上有一个物体A。 现在用一个水平力F来拉动物体B,它们只是在水平面上以匀速直线运动。 求A、B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力平衡),不受水平方向的力作用,所以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侧重于定性分析,高中物理侧重于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困难,当然也更精确。 比如关于摩擦力,初中只教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很容易理解。 高中时需要分析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是由物体的状态决定的。 高中物理还强调:(1)注重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区分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保持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 特别是对于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如果不分析清楚这个过程和物理量的变化,很容易出错。 (2)注重形象的运用:形象法是分析问题的新方法。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很有帮助。 但很容易混淆。 例如,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很容易混淆,学生常常感到头疼。 其实,只要区分清楚纵坐标的物理量,并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就比较容易掌握。 (3)注重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高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学习和巩固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并注意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 初中和高中之间身体阶梯的原因:
初中生毕业进入高中一年级后,普遍觉得物理很难学,老师也觉得很难教。 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这种脱节被称为阶梯。 基于上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的差异,经分析,降级的主要原因如下:
1、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是第一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对许多物理问题的定性分析,甚至定量计算也普遍比较简单; 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多数物理问题不仅需要定性分析,还需要大量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 。 学生们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感到不舒服。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第二个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以形象思维为主。 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取知识。 初中物理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水平是比较高的。 比如高一物理课本中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瞬时速度、物体受力的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等,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思维能力。 从人类认知过程来看,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是认知能力的重大飞跃。
3、从通常是单一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向多因素(包括判断、推理、假设、归纳、分析和演绎等)复杂逻辑思维的转变是第三个原因。
初中生进入高一后普遍不知道如何解题,或者只是胡编公式,盲目做。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更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 不善于判断和推理,无法联想,缺乏分析、总结、演绎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学生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第四个原因是从简单的算术、代数方法向函数、图像、向量运算、极值等多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转变。
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它已成为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向量概念和运算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陌生和困难的。 这个概念的确立并掌握其运作需要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还考虑到个体数学工具的应用与学生实际掌握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那么,这一步就更加突出了。
5、学习方法不适应是第五个原因。
初中学生更习惯老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在相当程度上要求学生独立或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观察和总结实验、系统阅读)。 教材和组织的知识等)。 此外,理解和记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也越来越重要。 许多学生还需要一个适应这种学习方法变化的过程。
三、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学起来比较难。 你无法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它。 即使你逐字逐句地记住它,你仍然无法回答问题。 物理课程在初中、高中和大学各教授一次。 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大学定量的东西就更多了,必须要用高等数学来计算。 那么,如何学好物理呢?
在学校里,我们看到学习好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而学习差的学生,各科成绩都不好。 基本上是这样的。 除了极小概率的先天因素之外初中物理主要分为几大板块,这里确实存在学习方法的问题。
谁不想做一个好学生呢?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学生,就必须努力学习,敢于吃苦,珍惜时间,坚持不懈地学习。 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变换与守恒定律”,坚信付出有多少,就应该有所收获。 关于这篇文章,请看下面两段引文: 我不相信任何先天或后天的天赋,如果没有坚定而长期的努力就能成功——狄更斯(英国作家); 有些人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取得成功。 远远超过其他人,主要原因与其说是他的天才,不如说是他专注学习、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坚韧。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上面提到的第一项应该说是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的问题。 第二点是要明白,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有七个环节:课前预习→上课集中注意力→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问题→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在以上七个环节中,有很多学习方法。 下面根据物理的特点和“如何学好物理”的问题结合以上七个环节,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 就是在课前晚上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教材内容,通过课前阅读了解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二)上课集中注意力。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分心。 不要自以为是,虚心向老师请教,也不要因为老师让事情变得简单而放弃倾听。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是检讨和整顿。 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己做事,否则就相当于完全自学。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重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上课主要是听课,还需要有一个笔记本来记一些东西。 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子、不太理解的部分等等都要写下来。 课后,你要整理笔记,一方面要“消化好”,另一方面要补充笔记。 笔记本不仅要记录老师上课说的话,还要做一些阅读摘录。 你还应该把你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问题和答案写在笔记本上。 这就是学生常说的“好题本”。 你辛辛苦苦制作的笔记本一定要编号,以后一定要经常看。 你必须能够放下它们并永远保留它们。
(三)及时审查。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对于课堂上刚学到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复习它的介绍、分析、总结、结论、应用等,并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类似旧知识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有差异。 矛盾。 如果有矛盾,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 这个时候,你需要重新思考,重新阅读、学习。 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及时完成作业。 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做一些课外练习,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的准确性,巩固所学的知识。
(4)独立解决问题。 你应该独立(意味着不依赖他人)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些问题。 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而且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也就是说必须有一定的难度。 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决问题有时可能会比较慢,有时会走弯路,有时甚至无法解决问题,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初学者成功的必经之路。 此外,完成作业还有五点要求:①字迹工整; ② 标准图纸; ③表达清晰; ④严密的推理; ⑤准确计算。 另外,作业批改、分发后,如有错误,应认真批改并装订好,留存备查。
(五)解决问题。 如果有疑问或者错误,就拿专门的笔记本记下来,然后再通过思考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来解决。 该专书名为《疑难题记录本》。 录完一本书后,需要改成另一本书,每本书都要编号并保存。
(6)系统概要。 每节结束后,要把各章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线、面、网,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则化、结构化,这样在使用时就能衔接顺畅、思维活跃。 。 我们要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知识结构,让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范围从整个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到具体的章节,比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7)课外学习。 适量阅读课外书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实践表明,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都阅读了适量的课外书。 这是因为不同的书、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解释问题。 读者可以从各个方面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学到许多巧妙而简单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当你获得更多的知识时,你的想法自然就会变得生动起来。
总之,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先懂,后记,练而能做,逐渐熟练,熟能生巧,创新,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