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开学以来我已经免去自习室学习两周,为复赛做准备。 周五晚上没有自习。 临走的时候,同学突然说,你上楼回教室拿周末作业吧。 实验线过不了,就得返校。 。
我愣了一下,然后回到课堂,象征性地拿起周末的数学练习和一份英语模拟试卷,就匆匆离开了。
下楼的时候,阳光从楼梯顶上的窗户照进来,我突然感觉青春一去不复返了。 即使在高二的最后一天,我也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
这时我才意识到,物理比赛才是我真正的青春。
而明天也许就是我的最后一战,我的青春就这样不甘地溜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回忆着这两年的每一个细节。
我高一入学考试成绩不好,连真正的学校都没考上,更别说是学校唯一的竞争班了。
开学的时候,学校召开了学科竞赛动员会,我很容易就被卷入了物理竞赛中。
虽然只是平行班,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写进了物理竞赛栏。
回到家,我开始阅读各种竞赛书籍,预习高中知识。 除了学校的竞赛一班外,还从理论班和平行班中选拔了竞赛二班和三班。
这大概是我参加物理竞赛以来的第一次考试,也是一切的开始。
我考试成绩不错,被分到了竞赛二班,每周三、周六开始上课。 后来我还报了难度大得多的学而思和质心物理竞赛课。
与一班那些天天上竞赛课、作业全是竞赛题的高手相比,我更像是一名业余选手。
记得第一次去听学而思的cpho预备队的比赛。 比赛班的一位初中同学俏皮地笑着对我说:“嘿,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什么都没说。
我只是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把物理竞赛学好,比他做得更好。 哈哈,虽然幼稚,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第一场正式考试是在深圳举行的泛珠三角物理竞赛。 因为那次考试一所学校的报名人数有限,所以一班的所有成员自然都会参加比赛。 二年级和三年级必须通过选拔考试才能选拔学校代表参加。 竞赛学生。
那时,我还在吴体比赛二班名列前茅,并成功突破,获得了泛珠比赛二班唯一的一等奖。
这是一个小测试,但这次测试也让我脱颖而出。
接下来是北京力学大赛。 预赛我取得了全校最高分146分,第一次击败了一班所有高手,一举成名。
那也是我最自豪的一次考试。 我证明了即使是平行班的物理竞赛你也能取得好成绩。
半决赛表现不佳,顶着压力夺得第一名。 他再次成为二班唯一一位在预赛中获得两项一等奖的学生。
从此我就成了别人眼中物质竞争的巨人(虽然我不这么认为[捂脸])。
但我很清楚,我还是比不了比赛一班的,他们每天做题、比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高一结束时,妈妈开始帮我申请转班,每天给我的竞赛教练、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打电话。
学校终于出台了班级流动政策,规定近期重大考试排名前100名、省级竞赛一等奖的学生可以转入竞赛班级。
那天我差点就跳回家了。
我的班级成绩很好,名列前100名,还在力学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但后来听说综合排名取决于8个科目,我的心就落了下去。
历史、地理课我十节课有八节都在睡觉,期中和期末考试也勉强过关。 算起来8门科目,我连理论都过不了。
我仍然尽力参加期末考试。 算上辅修科目,我本来可以进入前100名,但这并没有什么帮助。
公布班级名单的那天对我来说绝对是高中最悲伤的一天。
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不能转入比赛班,我以后在半职业级别的比赛中将举步维艰。
更可悲的是,我们班一位平时和我关系很好的选手高中应用物理竞赛,竟然成功转入了比赛班。
那天我躲在学校最僻静的角落里哭了一下午。
这是非常自命不凡和脆弱的,对吧? 哈哈哈,不过当时的我太天真了。
经过这次沉重的打击,我开始沉沦。 我高二的应用物理竞赛和全国竞赛都两次失败,预赛两轮都只获得了三等奖。
后来我看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东西,我也渐渐的开心起来。
接下来是高三开学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虽然我知道正常表现可以通过,但我真怕自己连预赛都过不了,就这样浪费了这两年的时间。
晚上,我收到了比赛教练发来的微信,“景阳,你考试成绩很好,进入了复赛。”
没想到进入半决赛让我高兴了一晚上。
后来我才知道高中应用物理竞赛,我是二班唯一一个认真通过预赛的学生(我们学校有外卡),又名声大噪了。
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你现在不就是平行班的物理科学巨人吗?”
我惊呆了。
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感动。
今天我的半决赛成绩是115分,很多Dalao可能会不屑一顾,但我真的觉得我的比赛生涯已经结束了,已经悄然结束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复赛前的那个金色的下午,仿佛高中生涯仅存的青春在燃烧,炫耀着她最后的灿烂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