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二卷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学生可以在已有的固体压力和液体压力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气体压力的相关知识。
本节内容涉及大气压的存在、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以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学生经过探索后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但托里拆利实验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很困难。
2. 学术状况分析
初中生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大部分来自于兴趣。 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经历和心理特点,将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与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直接学习。经验和个人经历。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大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将围绕“马格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切利实验”展开。 托里切利实验中使用的水银是一种有毒物质,因此采用了视频播放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拓展课本知识,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日常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2. 流程与方法
(1)观察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感知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如何利用大气压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教学重难点:
要点:大气压的存在以及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相关现象。
6、教具设计
·相关实验设备,如马格德堡半球、水杯、纸板、底有沙子的瓶子、纸条、火柴、剥皮的煮鸡蛋、多媒体教材、玻璃板等。
·为本课程专门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过程
(一).综述简介
1. 液体压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的内压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液体内压的产生原因、液体内压的特点、液体内压的计算。
师:液体在流动,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力。 空气也在流动。 我们周围是否也感受到大气压力?
学生们认真讨论、思考。
(二).新课学习
1.大气压
(1) 演示:罩杯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水为什么不流出来?
老师指导:液体对纸施加压力
学生回答:大气对纸也有压力,而且大于液体的压力。
师:所以气氛也有压力。
演示:吞咽瓶子实验
老师:实验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分析:鸡蛋为什么会被吞下去?
师: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地球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 地球周围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层。 我们生活在大气层和海洋的底部。 空气可以像液体一样流动,并且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力。
2.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师:为什么大气中的物体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力?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力产生的原因对比,分析大气压力产生的原因。
3.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证明
师:刚才的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那么还有其他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吗?
学生根据现实生活情况思考和说话。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
黑板写[2. 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吞下瓶子里的鸡蛋,在纸上盛水】
老师:我们学生可以设计很多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但是历史上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是很费劲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马格德堡半球的相关信息,并向学生介绍马格德堡半球的实验。 告诉学生历史上第一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格德堡半球实验。
师生一起模拟马格德堡半球实验。
4、大气压值
师:根据奥托·格利克的马格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非常大。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引导学生讨论课本“想、做、做”。
师:这个实验可以大致测出大气压强。 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在历史上首次测量了大气压力。
(1)学生介绍托里拆利的实验装置。
(2)利用多媒体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全过程。
配音:将一根长约1m的玻璃管装满一端封闭的水银,塞住管口,然后倒入水银罐中。 当你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后,管内的水银液位会下降一点,然后停止下降。 ,此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缓慢倾斜管子,继续测量管内外水银表面的高度差。 仍然是760mm。 760mm高的水银柱靠什么支撑?
学生:这是大气压。
师:这个答案很好。 那么水银表面上方是什么?
学生:这是真空。
师:真空不能对管内的水银表面施加压力,而管外的水银表面则受到大气压力。 支撑玻璃管内760mm高的水银柱的正是大气压力。 即大气压等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力。
专门指导学生计算大气压强。
老师: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力,即大气压的值约为1.03×105Pa
分析:玻璃管的倾斜度、厚度等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5.生物体对大气压力的适应性
师: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每平方厘米面积作用10N的压力,比大象躺下时地面受到的压力还要大。 大气压力那么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存在着压力,而且是因为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已经习惯了。
6.晴雨表
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讨论用自制气压计观察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现象。
老师:当我们拿着自制的气压计从楼底到高楼时,随着高度的增加初中物理大气压强实验,我们会发现“气压计”中的水面上升初中物理大气压强实验,这意味着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大气不仅有压力,而且大气压强并不是固定的。 1.013×105Pa为标准大气压。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呢?
指导学生设计液体气压计。
引导学生分析这种液体气压计的缺点。
师:水银气压计比较准确,但是携带不方便。 它经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 最常用的气压计是金属盒气压计,也称为无液气压计。
引导学生观察金属盒气压计的外观和内部结构,讲解金属盒气压计的原理。
师:由于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同高度的压力是不同的。 如果将大气压对应的高度标注在金属盒气压计上,则金属盒气压计就变成了高度计。
7.影响大气压的因素
海拔高度、季节、阴天、晴天等。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问:在高海拔地区鸡蛋煮不好怎么办?
学生:想一想答案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8.教学评价设计
让学生完成课件中的习题,并通过其对习题的掌握,从信息收集、应用和理解等方面整体评价学生本课的学习成果。
9. 作业安排
必做:P432题,4题
(可选)想讨论:
我们可以用公式P=pgh来计算大气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