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引言中的10个问题视角点和10个策略指导点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课堂教学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从讲师、讲授者向设计者、决策者、引导者、组织者发展。 它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课堂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识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科知识传递。 一个共同创造的地方。 如何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贯彻新课程理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效“减负”,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 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突出教学标准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技术的发展。 下面我就新课程背景下,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理念
1.帮助个人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更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凸显了学生的学习。 教学设计的目的不是教师如何完成知识内容,而是如何帮助学生个体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因此,教学设计应尽可能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
2.注重个人发展
系统设计的教学可以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明确没有人是“教育劣势”,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自主性,关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提高,保证所有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完善。学生获得平等的机会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条件。 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知道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学习这些知识。 关注学生。 能力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设计阶段
教学设计的阶段是指知识的连续性、继承性和系统化,也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身心状态有关。 它们分为短期或长期。 长期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对课程的总体设计,实时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到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学生的现状:学生现有的情况课堂教学设计要注重“一口不胖”,遵循教育规律的渐进性。
4. 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组成的复杂系统。只有从整体的角度深入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设计教学流程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2.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
1. 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就是学习需求分析。 这是教学设计模式首先要进行的内容。 它是指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起始状态)和期望的学习状态(教学问题的最终状态)。 ) 级别之间的差距分析。 想要的学习状态主要是由教学大纲和学习内容决定的。 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明确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即学生学什么。
例如,在初中物理《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中,其知识和技能要求是:(1)知道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 (2)能够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够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来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法。 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是:(1)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获得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比较获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 (2)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电路,判断它们是如何连接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使学生从物理课本走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是:在连接和排除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内容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所教的内容,所教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生产和科学。 分析技术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和价值,知识教学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可用的教学资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
比如《电路连接基本方法》一节的分析:第十三章《电路初步探索》是初中电的基础。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为今后的综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本原则。 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可以为以后的电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包含典型的物理思维方法,如研究复杂问题时“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科学研究方法。 因此,在教授物理知识的同时,应结合物理思维方法的教育。 对于“电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认识很肤浅。 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根据要求绘制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辨识。
3、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特征分析主要是指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学习新物理内容之前的经历。 这些经历和经历都会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甚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习迁移现象。 学生特征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在教学设计中,要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他们所教的学生。 我们不仅要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一般因素,还要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需要哪些技能。 初步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分析学生如何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理解新知识以及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学习的。
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等等。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粗浅的了解。 通过第一节的学习,他们对电路也有了简单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存在一些不足,做好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利用学生对初学电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分析、讨论什么是串并联电路及其特点。
4.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就是解决教(或学)什么、达到什么水平的问题。 它以学习任务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为基础,分析教材内容中的学习结构和学生的原始学习情况。 结构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它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突出综合性。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一节的设计:
设计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如上图所示;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模式,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即同一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 我们可以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方法、学习指导等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一节的设计:可以是教师实验演示和学生小组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把握知识的生成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参与。 观察、实验、分析、讨论、思考、应用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事物。知识,并结合课件辅助教学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
5、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过程的设计首先必须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明确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和功能,然后安排适当的顺序进行组织。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至少应包括绪论、新课和结束三个环节。 一般情况下,教学策略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一节的设计可以设置讨论三个主题:“什么是串联电路?” “什么是并联电路?” 以及“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有何不同?” 每个主题都以“提出问题、实验和观察”结尾
“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是引导学生不仅学习物理规律,而且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的认知程序。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现代教学辅助媒体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活力。 教学媒体可分为五类:
(一)非视觉投影介质:包括印刷品、黑板、挂图、模型、实物、实验设备等;
(2)投影视觉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等;
(3)听觉媒介:录音机、收音机等;
(四)视听媒体: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像机等;
(5)综合媒体运营:计算机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学校现有设施和条件进行设计,将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所选媒体必须能够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 物理教师合理选择、组合和运用模型、投影、视频等直观手段在课堂上展示或再现,不仅可以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它。 提高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信息容量。
例如,“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一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路,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让学生自由连接电路,让学生点亮两个小灯泡。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连接的电路画出电路图,分析其异同,从而得出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 还利用实验设备引导学生继续实验,获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7.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包括实际教学中的目标体系是否体现新课程
评价的目的是提高和增强教学设计能力,并为教学设计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指导。对教学效果未达到目标要求的部分进行补救改进。 它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存在不足和遗漏;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择是否恰当; 教学顺序(或线索)合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媒体是否有效; 接受教学反馈的问题设置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主动学习,每个学生的活动是否得到最大化的机会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是否扩大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否考虑了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效率提升”。 “目的。
第二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谈谈笔者在江苏省新课改实际“五严”背景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看法。
1老师对两个飞跃问题没有清晰的认识
一般来说,一次全新的教学需要两个认识的飞跃,一个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质的飞跃,一个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质的飞跃。 即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 如今,许多教师在新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或忽视)了理解的第一次飞跃。 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掌握必须有一个认知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与学流程。 特别是教学过程设计的关键是从感性认识走向科学理性认识。 事实上,建立概念、认识规律的过程还包括应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程序。 这无疑为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老师都很重视第二次认识的飞跃,于是新课就变成了练习课。 这样,学生在没有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也能轻松解决问题。 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在老师上课之前就已经预习了本节要讲授的知识点。 有的学生甚至利用假期自学书籍。 这些学生对课程有更好的掌握,并且可以轻松完成课程。 功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生无法顺利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