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总结反思 > 正文

素质教育、人文主义及其它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特级老师 时间:2016-11-29 点击量:

——读《我看现在的素质教育》有感

 

一、没想到“人文主义”这五、六百年前的洋玩艺现在又被引进、消化和吸收,成为用来支持“素质教育”的一根理论支柱。也就是说,堂堂的社会主义中国,还得进行一次反对神学教会的精神奴役、捍卫人的尊严、提倡人性解放、争取个性独立的文艺复兴!老师们在“应试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被描绘成中世纪的神父或者教母,他们保守专制,摧残学生,把学生引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如此恐怖的教育怎么还能培养出我们的第四代领导人啊?!怎么还能培养出能够如此高超地运用“人文主义”的现代教育的精英们啊?!
二、问题首先在于:“人文主义”的源头或本意是针对封建教皇专制而来的,反对精神奴役,提倡个性解放,是为了解放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推动社会的进步。资产阶级得了天下,就开始自尝其果,革命就革到自己头上了。到了现代工业特别是信息时代,以自我为中心和个性的解放已经走到了它的反面。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恰与其相反:团结协作、自觉服从和集体主义(历史就是这样有趣,几百年后又转回到它的起点,当然这个起点坐标更高了,人称螺旋式发展)。目前用来作为素质教育理论支柱的“人本(人文)主义”正是用五百年前的标准作为现代人的素质标准的,所以他们才特别痛恨应试教育中扼杀学生个性的“罪行”,特别轻视结果而只注重过程。
三、那些食洋(古)不化的现代教育理论家们没有看到一个国际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更注重的并不是个性独立,而是团队精神;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融洽、和诣和协调;不是要分裂、叛逆和对抗,而是要团结、凝聚和服从。现代人文主义就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对立面而存在和起作用的。如果结合中国的特色: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所引出的“独生子女(“贝勒格格”)现象”;如果你是老师,看到愈演愈烈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人格冲突而且老师和学校越来越处于弱势,人文主义究竟会把中国引向何处,实在令人毛骨悚然。
四、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有联系也有区别。人本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是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下在教育、心理、文化艺术等具体的精神领域的表现或应用,至多只能算是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从广义上说,人本主义在某些领域至今还有它的正面意义,而后者早已背离了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现在的人文主义恰恰是对人本实在的扭曲。所以我怀疑人们不区别二者可能另有其图。不过,在探究科学的教育方式时,无论是祭起人文主义或是人本主义的大旗都是不适当的,都是一条死胡同。使用前者会引发令人难堪的政治效果,使用后者则把教育理念导入歧途。为什么要向后退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去拾洋破烂,来证明“素质教育”?我作这种诠释不是想同朋友们作概念之争(那没有什么意义),而是为了从哲学角度说明目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论争在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前瞻的实践需要复归的理论来“证明”,那只能说:这个实践尚无坚实的理论和实际的基础,最好不要操之过急。
五、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世界上没有没有局限性的东西。科学性是相对的,局限性是绝对的;科学性与局限性的并存是永恒的,否则,就不会有发展。“以人为本”和“以社会为本”都有科学的一面,也有局限的一面,能不能把二者统一起来呢?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来思考:“本”,是个什么东东?教育有“本”可言吗?如果一定要在二者中决出一个“本”来,就只有先弄清楚,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人是什么社会的人,社会是什么人的社会?如果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人的一种影响和制约的手段(这是见怪不怪的),那么,脱离人的社会和脱离社会的人才是真正的怪物。如果说教育以人为本还多少体现了主体手段、对象与目的的关系,那么,教育以社会为本则只有主体手段和目的,对象是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养猫养狗也成教育了。笑话?谁家养猫养狗是为了咬自己?目前,我只对把人本(文)主义作为素质教育的精神支柱有意见。只要不“主义”,我还是倾向于以人为本的。以社会为本,距离神学宗教恐怕就不远了。
六、“以社会为本”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用来麻醉老百姓的精神鸦片,只有统治者才要以国家、社稷为根本。抹杀社会的阶级性,是皇权与教权相勾结的结合点。前者说,我是天子。后者说,大伙都要遵从天意。如此地配合默契。我们信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爱国,不是因为谁是执政者,而是因为这个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爱党,是因为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前提是党必须把经济、生活搞上去并惩治腐败。可见,以社会为本的说法是抽象、虚幻和盲目的。用来指导教育,就不是育人,而是愚人(民)。所以我说,养猫养狗也可以叫教育了。连孟老夫子都懂得“民为本(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为什么不能比古人更高些呢?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在人文主义“专家”诱导下,希望在“以人(学生)为本”的教育中实现”以社会为本“(即那个“培养目标”),这种自相矛盾的指导思想在强调“个性解放”的实质性教学进程中把素质教育引向其初衷的反面:个人主义被放大了,而社会却被漠视了,个人要凌驾在社会、他人之上了……
七、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的,只是培养人的标准有所不同,是两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当前还可以(必须)相互取长补短的教育模式。用“人文主义”偷换“以人为本”再用来批判应试教育,简直是莫明其妙。
八、素质教育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受教育资源素质的制约;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它部分的制约;受教育行为所处的时空条件的制约;还受人对素质教育判断的主观性的制约。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再向前跨进一步,就成为谬误”,科学的共产主义拿到1958年用,会弄得没饭吃;不管客观条件,也不检验现在所搞的素质教育究竟是否科学(例如以人文主义为理论支柱就大大的不科学)而贸然高速推进突出所谓“个性解放”的"素质教育",后果也将是灾难性的。已经看到这种“灾难”的苗头了!坐在书斋里的专家们会斥责我“危言耸听”,而身处一线的普通老师们会为我作证!
谨以此文回应支持博友寿县三中的陈正田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