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中物理 > 备课中心 > 正文

初中八年级物理《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

来源:物理ok网 编辑:陈老师 时间:2018-10-25 点击量:

 奇妙的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会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 画出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各两块、平行光源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结合教材中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透镜表面的形状特征,从而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学生回答各种透镜的不同之处:有的中间厚边缘薄,有的中间薄边缘厚.)

新课教学

1.透镜的种类

指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能让光透过的这一类镜子,即透镜.发给学生各种类型的透镜.总结并画出或投影出几种不同类型的透镜,说明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2.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实验一:观察用手电筒产生的平行光射向透镜后,光线的传播路径的改变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放入透镜后,透过透镜区域光的亮度和光照范围的变化,给出光心的定义.

提出:放入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看到什么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学生讨论说出几种不同的猜想,选择现有器材,自己设计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使平行光射向混浊液体,依次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入手电筒和液面之间.讨论得出:放入凸透镜后,光照范围变小、变亮,放入凹透镜,光照范围变大、变暗.)

归纳小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焦点和焦距:根据学生作图情况反馈,给出焦点和焦距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还要说明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帮助学生领会虚焦点的含义:除让学生迎着光看外,可以借助光路图告诉学生刚才观察到的现象.演示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关于透镜的光心对称.再换用焦距不同的透镜重复实验,得出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光线的作用越明显.

(让学生发表自己实验得出的结果与演示实验的结果的异同点.进一步明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集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4.仿真实验:用平行光找凸透镜的焦点.老师指出这一点我们叫它焦点.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注意提醒学生:最小最亮的光班要通过对比找到).

(观察老师用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平行光,透镜另一侧放一张白纸或用书本的背面,移动透镜和纸的距离,在纸上找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

课堂小结

1.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可以从形状、对光线的作用等,通过一摸二看三照辨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可用平行光聚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回答并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

通过学生熟悉的镜子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对透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在学生进行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并对他们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鼓励学生之间共同合作,通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相互讨论归纳结论.



















巩固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五节 奇妙的透镜

透镜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焦点和焦距     凹透镜:()

                          凸透镜


网友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